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 第129章 以身诱敌

第129章 以身诱敌(1/2)

目录

晋北朔州城外的空地上,尘烟蔽日,七八万大军正忙着收拢队形。张鼎身披一件打了补丁的闯军旧甲,甲片边缘已磨得发亮,立在土坡上,目光扫过这支拼凑起来的队伍,眼底既有期许,也藏着隐忧。

“头领,各路人马都点验完毕了!” 刘芳亮勒马停在他身侧,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名册,大声禀道,“咱们这八万三千人,来路都清得透亮 —— 王自用带了宣大边军溃兵两万八,都是去年哗变逃进雁门山的,当年明军克扣军饷,他们把没上交的旧甲藏了些,如今人人有刀有弓,还有三百多匹瘦马,算是最齐整的;周凤梧领了晋东矿徒三万二,一半是扛着磨尖凿岩锤、铁钎的矿夫,一半是遭蝗灾的饥民,手里多是削尖的木棍,也就矿徒头目有十几副从官府库房抢的杂甲,少数人有锈刀;咱们自己的闯军残兵一万九,是西安战败后收拢的老弟兄,还剩一千副铁甲、五千把钢刀,剩下的也都有长矛,就是甲胄多是缝补过的,不少弟兄还穿着填了棉絮的厚袄当‘软甲’;还有些零散山寨的匪帮,拢共四千多人,啥兵器都有,锄头、镰刀混着少数腰刀,算是凑个数。”

张鼎点点头,指尖敲了敲腰间的刀鞘 —— 那刀还是李自成当年赏的,刀刃上已崩了两个小口。“甲胄和兵器够不够撑到太原?别到了城下,弟兄们手里还是烧火棍。”

“够!” 刘芳亮笑着指了指身后的几排大车,“前些日子抄了大同城外的晋商分号,那帮奸商跟边军军官勾结,倒卖了不少军资,除了粮草,还搜出一千五百副旧甲、两千把腰刀,都分给边军溃兵和闯军老弟兄了;矿徒们把铁钎磨得比刀还尖,虽说比不上钢刀,捅到人也够喝一壶。就是火铳少,总共才三十几杆,还多半是炸膛的残次品,只能吓唬人。”

“粮草呢?” 这才是张鼎最揪心的事,“八万多张嘴,一天就得耗上千担粮,可不能半道上断顿。”

“放心!” 刘芳亮拍着胸脯,“晋商分号里抄了四万担粮,周凤梧从晋东官仓抢了两万担 —— 本来那仓是要运去宣府的,被他截了,加上各山寨凑的一万担,总共七万担!按每日耗粮一千二百担算,撑到太原城下没问题,要是能拿下太原府库,还能多撑两个月。”

张鼎松了口气,抬头望向南方 —— 那里是太原的方向,也是他要为李自成报仇的地方。“传令下去,全军开拔!沿着官道走,每日行五十里,务必赶在五日内到汾河北岸!过了汾河,就是太原城,到时候活捉朱由检,让他给闯王赔罪!”

号角声呜呜地响起来,八万大军像一条臃肿的土龙,顺着尘土飞扬的官道,慢吞吞地朝南挪动。边军溃兵骑着瘦马走在最前,矿徒和饥民跟在中间,队伍里不时传出孩子的哭喊声和农具碰撞的叮当声;闯军残兵压后,人人腰杆绷得笔直,虽甲胄残破,却透着股悍劲。整个队伍拉出去十几里地,乱糟糟的,却凭着 “人多势众” 的架势,搅得沿途村落家家闭户。

与此同时,太原城楼上,朱由检正趴在一张粗制的地图前,手指顺着汾河的走向划着。马万年、杨四、李清和王承恩围在一旁,都盯着地图上那个画着红圈的地方 —— 汾河 U 型湾。

“陛下,斥候来报,张鼎的大军已从朔州出发,每日行五十里,算着日子,五日内便到汾河北岸。” 李清指着地图,声音里带着几分兴奋,“您看这 U 型湾,是汾河绕虎头山拐的一道弯,就在太原城北三十里,是过汾河的必经之路 —— 若走别的渡口,要么水太深难渡,要么绕路多走两天,以张鼎报仇的急脾气,肯定选这最近的湾口渡河。这湾子两侧是二三十丈高的陡崖,崖壁全是碎石,人爬不上去;中间的渡河点就百来步宽,前后被崖壁夹着长三里地,活脱脱一个天然口袋!”

朱由检抬眼,指尖点着地图上的湾口:“可张鼎、王自用都是见过阵仗的,这湾子一看就是易守难攻的地势,他们怎会轻易往里头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