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汾水归营(1/2)
汾水桥畔的血腥气被晨风卷着,飘了老远。马万年勒住青骢马,银甲上的血渍在阳光下泛着暗褐的光,他抬手拭去额角的汗,目光扫过身后绵延数里的队伍 —— 两千白杆兵持枪立在两侧,枪尖映着日光;两千游奕骑马鞍旁的火铳还带着硝烟味;近万百姓推着牛车,车辕上的红布条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车斗里的银箱、粮袋堆得满满当当,连空气中都透着一股 “踏实” 的气息。
“周冲!” 马万年高声喊。“末将在!” 周冲打马过来,翻身下马。“伤者抬上粮车,降兵解了兵器跟在队尾,午时前务必赶到太原大营!” 马万年话音刚落,青骢马便嘶鸣一声,前蹄刨着地面,似是也急着归营。“得令!” 周冲应声而去,很快,队伍便重新动了起来,车轮碾过路面的 “咕噜” 声,混着百姓们的谈笑声,朝着太原方向蔓延。
午时刚过,太原大营外的守军便望见了那面熟悉的 “马” 字大旗,连忙大开营门,一路敲着铜锣指引。中军帐外,朱由检正背着手踱步,案上摊着太原城防图,手指在 “晋王府” 三个字上反复摩挲。听到营外的动静,他猛地抬头,连龙袍的下摆被踩住都没察觉,快步迎了上去。
“万年!” 朱由检一把攥住马万年的手腕,指腹触到甲胄上未干的血渍,声音里满是急切,“粮银呢?汾河桥那一战……”马万年单膝跪地,沉声道:“陛下放心!七家晋商粮银尽数运抵 —— 现银两千三百万两、黄金一百万两、粮食八十万担,地契票号存根已封存入箱;汾河桥击溃王怀安九千余人,俘获降兵三千四百余,我军战死弟兄骨灰已妥收,待战后送归故里。”
“好!好!” 朱由检用力扶起他,眼眶微红,却很快转向身后的百姓,脸上的凝重瞬间化作温和,“乡亲们,一路跟着运粮,辛苦你们了!”
百姓们见状,纷纷放下车辕,齐刷刷跪倒在地,黑压压一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喊声震得营旗猎猎作响,连远处的太原城头都隐约能听见。朱由检快步走到人群前,亲手扶起一个拄着拐杖的老汉 —— 老汉的左腿空荡荡的,是去年被晋商的护院打断的。
“陛下……” 老汉刚开口,眼泪就掉了下来,枯瘦的手紧紧攥着朱由检的龙袍袖口,“您是活菩萨啊!马将军替我们除了乔家那伙恶贼,您又给我们分粮,这日子…… 总算能过了!”
“快起来,大爷。” 朱由检轻轻拍着他的手背,声音恳切,“这都是朕该做的。传朕旨意,从缴获的银粮里,给每位乡亲分二两银子、三斗粮,拿着回家种地,好好过日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里那些年轻力壮的汉子,又道:“等朕平定了山西,再拿下北边的矿场,就召你们去挖矿 —— 每月给三百文工钱,管两顿饱饭,你们家里的徭役,朕免三年!咱们一起把山西的日子过红火,再也不让人欺负你们!”
“吾皇万岁!” 百姓们再次叩首,额头碰着地面,久久不愿起身。有个妇人抱着孩子,哭着拉着朱由检的衣角:“陛下,您真是好皇上!俺家娃他爹去年被晋商拉去当苦工,要是早有您这样的皇上,他也不会……”
朱由检轻轻拨开她的手,温声道:“快回去吧,家里还有老人孩子等着呢,别让他们惦记。” 百姓们这才恋恋不舍地起身,领了银粮,推着牛车往营外走,走几步就回头望一眼,嘴里还不住念叨着 “好皇上”。
而此时的太原城内,晋王府大殿上,烛火摇曳,映着新晋天子朱求桂焦躁难安的脸。一身明黄色龙袍穿在身上,玉带束得紧实,可他却总觉得这龙袍重得压人 —— 自他七月初四登基至今,算上今日七月十七,刚好十四日。这十四天里,太原城的百姓没几个认他这个 “皇上”,连麾下的兵卒,看他的眼神都带着几分游离。
案上堆着厚厚一叠奏疏,全是催要粮饷的 —— 四万守城兵卒,每日要消耗近千担粮食,可府库里的存粮早已见底。他指尖在奏疏上划过,最终落在一封墨迹未干的信上,那是三日前(七月十四)八大晋商参加完登基大典后,联名留下的承诺:“陛下登基大典既毕,臣等归府后即刻盘点银粮,十日内先送粮银百万两、粮食二十万担,后续再续运三百万两、粮食五十万担,助陛下稳固山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