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渭水劫粮2(1/2)
西安宗祠议事厅的门帘被寒风卷得猎猎作响,岳承嗣刚与朱由检议完劫粮对策,转身便要去点兵,皇帝的声音却从身后传来:“承嗣,且慢。”
他回头时,见朱由检从案上捧起一柄长剑,剑鞘通体漆黑,鎏金云纹顺着鞘身蜿蜒,在晨光里泛着温润却凌厉的光 —— 那是太宗皇帝当年北征漠北时用过的 “定北剑”,剑鞘尾端 “崇祯御赐” 四个楷字墨迹未干,墨色浓亮得像是刚从砚台里蘸取。“渭水粮道是西安的命脉,此剑赐你,陕境兵马皆听你调遣,遇抗命者,可先斩后奏。”
岳承嗣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剑时,指腹触到未干的墨迹,一丝暖意顺着指尖漫进心底。“末将定不负陛下所托,护粮草归城!” 他起身将剑悬在腰间,玄色甲胄衬得那柄剑更显威严,刚踏出厅门,岳山、岳河、岳平、岳安四将已列阵等候,皆着玄色战衣,背后背着长弓,见他出来,四人同时拱手:“请将军下令!”
“你四人速去召集四千游奕骑,每人备两个粮袋 —— 游奕骑的活计是穿插扰敌,等把闯军阵型搅乱,顺手装粮,别恋战,装完就撤。” 岳承嗣走到四人面前,指尖在地形图上划过渭水两岸,“岳山、岳河带两千骑走东岸,遇敌就分小队冲,别扎堆;岳平、岳安带两千骑走西岸,绕到闯军后方断他们的援军路,记住,咱们要的是粮,不是死磕。”
四人齐声应下:“遵将军令!” 正欲转身,一道白影突然从营外疾驰而来 —— 马万年骑着匹雪色骏马,银甲在晨光下亮得晃眼,腰间长枪的朱红枪缨随风飘动,翻身下马时动作利落得带起一阵风:“将军!归陕营的弟兄已候着了!”
岳承嗣上前两步,语气多了几分叮嘱:“你去归陕营挑一千人,要会陕西话、甘肃话、青海话的 —— 闯军里不少是被裹挟的甘陕青子弟,正好用乡音破他们的士气。” 他顿了顿,接着说,“让青海来的弟兄唱他们的思乡民谣,甘陕的弟兄编段顺口溜,就说‘跟着闯王混,三天饿九顿,脑袋随时滚;跟着明军走,饱饭天天有,赏银揣进兜’,装粮的时候喊出来,能策应一个是一个。”
马万年眼睛一亮,抬手拍了拍枪杆,朱红枪缨颤了颤:“将军这主意妙!我这就去教弟兄们编顺口溜,保准让闯军的人听了心乱!” 说罢,他翻身上马,朝着营外大喊:“归陕营的弟兄,跟我走!编顺口溜去!”
不多时,营外便响起热闹的声响 —— 青海子弟的民谣调子悠扬,混着甘陕口音的顺口溜朗朗上口,渐渐与游奕骑的马蹄声融在一起。岳承嗣按了按腰间的定北剑,沉声道:“出发!”
队伍如一道黑色洪流,裹挟着乡音与战气,朝着渭水方向疾驰而去。雪色骏马跑在最前,银甲与朱红枪缨在晨雾里格外醒目,像是一道劈开寒天的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