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 第68章 援兵西安

第68章 援兵西安(1/2)

目录

崇祯十一年三月末的西安内城,硝烟裹着尘土在街巷间弥漫,北校场与西城墙下却已燃起烟火气。两万降兵被分作两拨:东侧千余名青壮赤着臂膀,长枪在手中列成整齐的斜线;西侧老弱扛着沙袋、推着木车,将滚石与雷木往城墙缺口处送,汗珠砸在青砖上,瞬间晕开一小片湿痕。

牛大握着双鞭站在青壮队前,鞭梢往地上一磕,震得周围人都顿了脚步:“从今天起,每天卯时练队列,午时练刺杀,日落前比招式 —— 谁要是敢偷懒,要么去跟老弱搬石头,要么就卷铺盖滚出西安!” 王二则守在队列侧方,陌刀斜倚肩头,见有青壮手臂发抖,便上前用刀背轻敲其胳膊:“握枪要稳,出枪要快,现在松一分劲,来日战场上就多一分死的风险!” 张三没多话,只挑了二十名岳家军老兵,每人带一队青壮,从 “刺、劈、挡” 三个基础动作教起,动作标准利落,青壮们虽生疏,却没人敢懈怠。

岳承嗣站在城头,看着降兵们渐渐规整的动作,对身旁的吴奎道:“这些人大多是被闯军裹挟的流民,只要给口饭吃、给条活路,就能用得上。青壮练好了补兵力,老弱加固城防,正好应对城外那十万残兵的偷袭。” 吴奎递上刚拟好的《降兵整饬章程》,指尖划过 “粮草分配” 一栏:“按您的意思,青壮每日两餐各加一个麦饼,老弱按搬运量计酬,内城粮仓还能撑十日,等京师援军的粮草到了,就能缓过来。”

同一时刻,京师文华殿内,鎏金铜炉里的檀香袅袅升起,却压不住殿中紧绷的气氛。英国公张维贤捧着西安捷报与岳承嗣的求援信,刚从皇陵赶回,甲胄上还沾着尘土,便躬身奏道:“陛下,西安外城虽复,却已是强弩之末 —— 岳将军麾下仅余一万五千可战之兵,两万降兵尚未成军,城内粮草只够十日之用;城外李自成残部与阿济格的八旗军,每日派游骑袭扰,西城墙三处缺口尚未补全,若再无援军,恐难支撑。”

话音刚落,温体仁便出列,象牙笏板在手中握得发白:“陛下!西安乃西北门户,一旦失守,后金与闯军便可沿渭水东进,直逼京师!臣恳请速派孙传庭率两万京军入陕,再调通州仓三万担粮草驰援 —— 京营兵力可从蓟州调五千补充,粮草不足可从内库暂拨,绝不能因一时之困弃全局!”

“温大人此言未免太过冒险!” 户科给事中李觉斯立刻反驳,声音带着急切,“京营现需分守蓟州、宣府、大同六镇,若再调两万入陕,京师防卫便成空壳!通州仓粮草本就需供边军越冬,去年冬雪已冻毙不少牲畜,今年若再分拨,边军恐生哗变!依臣之见,应命岳将军就地筹措粮草,援军暂缓一月,待边军冬粮交割完毕再议!”

“李大人是要看着西安陷落吗?” 洪承畴上前一步,袍角扫过地砖发出轻响,“边军冬粮可从江南漕粮中调剂,京师防卫可暂调锦衣卫补充,可西安若失,便是万劫不复!去年潼关一战,咱们已折损三万精锐,再丢西安,西北便无屏障可言!”

“江南漕粮需经运河转黄河,沿途盗匪横行,若延误时日,边军断粮谁来负责?” 李觉斯不肯退让,“岳将军麾下有一万五千岳家军,再加上两万降兵,怎就守不住一座西安城?依臣看,是他急于求成,想邀功请赏!”

“你敢污蔑岳将军!” 张维贤猛地抬头,甲胄碰撞声格外刺耳,“某在西安亲眼所见,岳将军与士兵同吃麦饼,昼夜守在城头,西城墙缺口是他带着亲兵一块砖一块砖补的!若不是兵力不足,何需向京师求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