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东厂密报杀蛀虫(2/2)
“处置之法?” 崇祯的目光扫过案上《大明律》,语气没有半分容情,“张谦、李茂、赵德三人,明日午时押至济宁漕运码头,当着百姓和漕工的面,凌迟三千六百刀,一刀都不能少!要让所有人看看,贪墨军粮、延误军情,就是这个下场!”
他顿了顿,话语更显凛冽:“至于他们的三族 —— 男丁凡年满十五者,尽数斩首,首级挂在粮道沿线驿站示众;未满十五者,流放极北苦寒之地,永世不得回京;女眷无论老幼,贬入教坊司为奴,或发配边疆给戍卒为婢,断了他们繁衍后代的念想!”
周玉凤虽也恨贪官,却也被这严厉处置惊了一下,随即明白他的用意 —— 粮道关乎前线生死,唯有以最狠的手段震慑,才能让后续管粮、运粮的官员不敢有半分贪念。她轻声道:“陛下此举,是为了保住粮道、护住岳家军,百姓们定会明白陛下的苦心。”
“百姓明白最好,不明白也要让他们看清!” 崇祯的语气稍缓,拉着她的手道,“这些蛀虫贪走的,本就是百姓的赈灾粮、将士的救命粮,今日让他们血债血偿,既是告慰流民,也是给前线将士一个交代。”
王承恩在一旁躬身道:“陛下圣明!奴才这就去安排,定让张谦三人的下场,传遍京畿、河南、山东三地,让所有官员都提心吊胆,不敢再动贪腐的心思。”
“还有空缺的职位,” 周玉凤适时提醒,“怀庆府知府可让李之芳兼任,他在河南赈灾时清廉能干;济宁漕运官让杨一鹏派心腹接任,他熟漕运事务;工部营缮司那边,让张国维兼管,他治水时最是严谨,断不会让漏船蒙混过关。”
崇祯点头:“明日早朝,朕就把这些职位补上,再让新提的官员对着太祖画像立誓 —— 敢走张谦三人的老路,便同他们一般下场!另外,朕还要给清廉官员加俸禄,六部尚书加倍,地方知府加七成,县令加五成,钱从查抄的赃银里出,让清官能安心办事,不用为生计发愁。”
周玉凤闻言,眼底泛起水光,靠在他肩上轻声道:“陛下既用重刑肃贪,又用厚禄养廉,是真的把大明的江山、百姓的生计放在了心上。”
崇祯轻轻拍了拍她的背,目光落在案上的密信上,语气坚定:“有你在身边,有王承恩盯着蛀虫,有徐光启、杨一鹏他们办实事,这大明的难关,咱们一定能渡过去。”
王承恩见二人情意和洽,悄悄退了出去,转身便传下旨意 —— 今夜的京师、河南、山东,注定要为这些蛀虫的覆灭,亮起捕拿的灯火。而乾清宫暖阁的烛火,却依旧亮得安稳,映着一对帝后并肩的身影,将往日的疏离与愧疚,都融在了这夜色的暖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