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融兵传捷报平安(2/2)
捷报写得详实,没漏半分战功与危机:“臣秦良玉谨奏,崇祯十年十一月初一,于巴山一线天拒罗虎所部 3 万山匪,臣率 2000 白杆兵分守山道、夺弩阵,溃敌 1.2 万;初三,黄河渡口护 300 伤兵,臣领 100 精锐诱敌,牵制罗虎 2000 骑兵及 2 万溃兵;初五,落木河借天然坝溃水,破罗虎营垒,歼敌 3000 余;初七,黑沼谷围歼残部,斩罗虎,收降其溃兵 4000 余。初九至十一,于秦岭筛择溃兵,留 1930 名愿战者整训;十三日抵洛阳,与子马万年所部 300 伤兵汇合,现整军 2000 人,候陛下调遣。另,西安自十一月初五后无新报,孙承宗所部虽有 5 万军民守御,然西门外有闯军 2 万余围城,且闯贼欲待四川援军至,集十几万大军再攻,城中粮草仅够半月,恐难久撑,望陛下速定援陕之策。”
写完后,秦良玉让人分两路传报:一路走洛阳驿站,用快马按 “崇祯十年军情” 规格加急送京;另一路找农户买了信鸽,把捷报绑在鸽腿上,直飞京城东厂 —— 双保险,就怕日子错漏或消息延误。看着信鸽扑棱棱飞向东方,她摸了摸腰间的剑,想起崇祯十年春马祥麟战死襄阳的消息,眼底的厉色又深了几分。
此时的京城,崇祯十年十一月十四午后,乾清宫里还亮着灯。崇祯帝对着西安的旧报(十一月初五送达)皱眉,东林党虽不敢作乱,但京营那支被放废的队伍,整了半年还没见起色。突然,东厂提督王承恩捧着一只信鸽闯进来,声音发颤:“陛下!洛阳来的信鸽,秦将军的捷报,标着崇祯十年十一月十三!”
崇祯帝猛地站起身,抓过捷报就看,指尖在 “一线天拒 3 万”“黑沼谷斩罗虎”“收溃兵 4000 整 2000 能战” 上反复划动,刚想笑,目光又落在 “闯军 2 万围西安”“待四川援军凑十几万” 上,脸色瞬间沉了。可再一想秦良玉以 70 精锐为基,拖垮罗虎三四万大军还整出能战之兵,又忍不住拍了桌子:“秦良玉真乃柱石!70 人起家,竟能破敌斩将,还看透闯军的诡计!” 当即传洪承畴入宫,把捷报递过去:“你看,她不仅会打仗,还能察敌势 —— 西安危在闯军合围,得让她赶紧入京,整好京营就去援陕!”
洪承畴看完捷报,也忍不住赞叹:“以寡敌众还能收编溃兵,更能预判闯军图谋,秦将军之才,远超京营诸将。按驿站路程,她若十一月十五从洛阳启程,二十日前能抵京,整训京营只需十日,腊月就能发兵西安,赶在闯军四川援军到之前破围!” 崇祯帝点头,立刻拟旨:“传朕旨意,命秦良玉于崇祯十年十一月十五率部入京,沿途驿站供马供粮,不得延误!待其入京受封后,即刻主持京营整训,另拨内库银 15 万两,分两路送西安 —— 一路走驿站加急,一路让东厂暗桩护送,务必先补粮草!”
旨意连夜送抵驿站时,洛水畔的营寨正忙着收拾行装。马万年帮秦良玉裹紧了棉甲,又递过一碗热姜汤:“母亲,刚听周仓说陛下要拨银给西安,孙公那边该能多撑些日子了。” 秦良玉接过碗,看着儿子冻红的耳朵,眼底软了些:“嗯,咱们明日就赶路,早点到京,早点把京营整好,别让闯军真把十几万兵凑齐了。你也多穿点,别让伤口再冻着。”
崇祯十年十一月十五拂晓,洛水畔的营寨拔营。猩红战旗在寒风里展开,2000 人的队伍列成纵队,长矛斜指前方,朝着京城方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