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 > 第354章 军制革新

第354章 军制革新(2/2)

目录

文彬微微一怔,他读书向来注重义理,先生也是如此教导,从未有人跟他说过要“品趣”、“感情”。他不由地抬起头,更专注地看向这位气质雍容、言谈与众不同的姨母。

明兰见他似有所动,便笑道:“我府上藏书颇多,有些杂书游记,颇有趣味。你若得空,常来姨母这里坐坐,看看书,陪姨母说说话,可好?”

文彬看着明兰真诚而温和的笑容,心中莫名生出一丝向往,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自此,文彬便成了宁远侯府的常客。明兰待他,与对待自己的孙辈并无二致,却又更添了一份因了解其性情而生的细致耐心。她并不急于教导他什么大道理,而是先从“趣”字入手。

她会在文彬来时,并不总是让他埋头苦读,而是时常将他唤到自己的“绍德斋”,亲自指导他写字。她并不苛求笔画的绝对工整,而是引导他体会运笔的韵律,感受不同字体的气韵风骨。“字如其人,并非指外形相似,而是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精气神。你的字端正有余,却少了几分舒展与灵动。来,放松手腕,想象这笔墨不是任务,而是你在说话,在表达。”明兰握着文彬的小手,带着他一笔一划地写,她的声音平和,手上的力道温暖而稳定。文彬起初有些僵硬,但在明兰耐心的引导下,渐渐放松下来,笔下似乎也真的多了几分以往没有的流畅意味。

更多的时候,明兰会给文彬讲故事。她讲的不是枯燥的圣贤典故,而是《知否札记》中记录的一些真实经历改编的小故事,或是她年轻时在宥阳老家、在京城听闻的奇闻轶事。她会讲某个看似憨厚的商人如何凭借诚信赢得巨大财富,讲某个后宅女子如何用智慧化解危机,甚至讲顾廷烨年轻时在江湖上遇到的一些趣人趣事。这些故事生动曲折,蕴含着人情世故与处世智慧,听得文彬时而惊奇,时而沉思。他发现,原来书本之外的世界如此广阔,原来那些深刻的道理,就隐藏在这些鲜活的人和事之中。

明兰在讲故事时,会很自然地停下来问他:“彬儿,你觉得这个人为何会成功?”“若是你遇到这般情形,会如何做?”她并不要求标准答案,只是鼓励他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起初,文彬只是简短地说一两句,明兰便笑着夸他“想法独特”、“见解深刻”。渐渐地,在明兰充满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下,文彬开始愿意多说一些,甚至敢提出一些不同的见解。明兰从不驳斥,总是先肯定他思考的价值,再循循善诱地引导他更全面地看问题。

侯府的书房也成了文彬的乐园。这里的藏书远非文家可比,不仅有经史子集,还有大量地理志异、兵法农工、乃至诗词曲赋的杂书。明兰允许他随意取阅,只是偶尔会问他最近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在这种自由而浓厚的氛围里,文彬阅读的兴趣更加广泛,眼界也在不知不觉中开阔起来。

在宁远侯府,文彬感受到了一种与家中截然不同的氛围。这里规矩虽严,却并不压抑。姨母明兰待他温和而平等,如同一位知识渊博的引路人;侯爷顾廷烨虽威严,但偶尔见到他,也会随口考校一下他的学问或骑射,那目光中带着长辈的审视,却并无逼迫,反而让他心生一种想要努力表现的念头。就连年龄相仿的顾铮等人,虽然活泼好动,却也知书达理,并不会因他安静而嘲笑他,反而有时会主动拉他一起去演武场看骑射,或是分享一些京中的新鲜见闻。

这一切,如同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文彬的心田。他依然不是个喧闹的孩子,但眉宇间那份过于沉重的郁气,似乎在渐渐消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