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蛛丝马迹现端倪(2/2)
信中并未提及宥阳发生的具体事件,只以“偶闻故人消息,欲知近况”为借口,请他们帮忙秘密查探原都察院朱世杰近年来的行踪、经济状况、与何人来往密切,尤其注意其是否与宥阳乃至江南一带的人员、资金有异常往来。
与此同时,明兰也开始从另一个方向入手。她重新仔细梳理了那些捣乱事件、谣言传播的细节模式。她发现,虽然执行者都是本地人或临时雇用的外人,但某些手段的风格,却带着一种熟悉的、属于京城官场倾轧的阴险味道。比如那慢性毒药“枯肠草”,并非江湖常见之物,反而更常出现在后宅阴私之中;那些污蔑顾廷烨“排除异己”的谣言,其角度和措辞,也极像是对当年旧事知根知底的人的手笔。
她还让石铿再次仔细研究那块从窥探点找到的夜行衣布料。石铿找来多位经验丰富的裁缝和布料商人辨认,最终有人认出,这种看似普通的黑色细麻布,其实产自江南苏杭一带的一家老字号织坊,其染色工艺独特,耐磨且不易褪色,虽非名贵,但因其价高,在江北地区流通很少,多是些有家底的富户或某些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如某些大户人家的护院、或是某些需要隐蔽行事的组织)才会选用。
江南!朱世杰的老家正是江南!其家族在苏杭一带颇有根基!
时间一天天过去,各方反馈的信息开始逐渐汇聚。
一位在京的旧部回信:朱世杰削职后,并未离开京城,反而似乎攀附上了某位同样失势、但对顾廷烨心怀怨望的宗室子弟(正是当年与顾廷烨争夺辅政之位的那位齐王的某个旁支侄子),二人过往甚密。朱世杰表面看似落魄,但暗中似乎仍有不明来源的资金支持,生活并不拮据。
一位江湖朋友通过漕帮的渠道查到:约半年前,有一笔不大不小的银子,从京城某家不起眼的钱庄,汇入了宥阳城内一家新开不久、背景有些模糊的货栈账户。而那家货栈的老板,经查,其妻族正是朱世杰老家的远亲!
石铿那边也有进展:他手下的人蹲守多日,终于再次发现了那个窥探者的踪迹,并成功跟踪其回到了宥阳城内的落脚点——正是那家接收过来自京城汇款的货栈!
所有的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被“朱世杰”这个名字一一串联起来!
动机(深仇大恨)、能力(家族根基、官场经验、资金支持)、手段(阴险符合其性格)、人员(利用老家远亲在宥阳建立据点)、资金流向……一切都指向了这个沉寂多年的旧日政敌!
顾廷烨看着桌面上汇集来的所有情报,眼神冰冷如铁,嘴角勾起一抹残酷的冷笑:“朱世杰……果然是你!看来当年给你的教训,还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