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倦鸟知还意(1/2)
顾廷烨虽已远离朝堂权力中心,只挂着虚衔,但因着西北军功和辅政旧臣的余威,加之与新帝之间那份微妙而持续的信任,他在汴京乃至整个大周朝的影响力并未真正消散。时常仍有旧部、同僚乃至朝廷使者,不远千里来到这乡间庄园,或请教军务政事,或传递朝中动向,或单纯只是拜会叙旧。
起初,顾廷烨尚能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心态,以局外人的视角冷静分析,给出建议,仿佛只是暂时歇脚的雄鹰,依旧关注着天际的风云变幻。明兰也理解并支持着他这种与过往事业的连接,细心打理着往来人情,将庄园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不让他有后顾之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经历了盛长柏被构陷的风波之后,顾廷烨渐渐发现,自己对那座繁华帝都、对那片波谲云诡的权力场,生出了难以言喻的疲惫与疏离。
那些来访者带来的消息,越来越频繁地触动他心底那根厌倦的弦。不是东南水师克扣军饷导致兵士怨声载道,就是西北边贸官员与豪强勾结盘剥商旅;不是中枢衙门为了一项政令的归属争得面红耳赤、置国事于不顾,就是某地又出了冤案,只因苦主无权无势,求助无门……
他仿佛能看到一幅巨大的、精致却又腐朽的画卷,无论他当初如何奋力涤荡,总有新的污浊从看不见的角落滋生蔓延,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他当年在金殿之上,为先帝、为新帝剖析时政、筹划边疆时的雄心壮志,在这一次次令人失望的消息中,渐渐蒙上了尘埃。
更让他感到无力的,是那种根植于人性深处的贪婪与倾轧。他能平定外患,能整顿吏治,却无法改变人心。即便他此刻身在朝堂,又能如何?无非是陷入新一轮无休止的争斗、平衡与妥协之中,耗尽心力,最终或许能取得些许微小的进展,但相对于整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和积重难返的沉疴,无异于杯水车薪。
他开始更长时间地待在庄园里,有时一整日都在书房临帖,有时则策马去郊外漫无目的地奔驰,直到筋疲力尽。他沉默的时候越来越多,即便与明兰和团哥儿在一起时,笑容底下也似乎藏着一丝难以驱散的阴霾。他会看着窗外蓬勃生长的“知否女学”出神,听着里面传出的稚嫩而充满希望的读书声,眼神复杂,既有欣慰,也有一种深深的感慨。
明兰将这一切细微的变化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比任何人都了解顾廷烨。他外表冷硬,内心却极有原则和抱负。这样的人,要么在战场上、在朝堂上挥洒热血,实现价值;要么,就只能忍受理想与现实巨大落差的煎熬。显然,如今的顾廷烨,正陷入后一种困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