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春风化雨润新芽(2/2)
明兰来者不拒,亲自见了每一个报名的女孩和家长,温和地询问情况,登记造册。她并不强求,只是告诉家长们,可以随时来学堂看看,若觉得不好,也可随时将孩子领回去。
开学的日子定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修缮一新的别院门口,挂上了一块朴素的木匾,上面是顾廷烨亲笔题写的“慈晖书院”四个大字,取“慈母之光,晖映幼学”之意。
一大早,明兰和顾廷烨便来到了学堂。十五六个年纪在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不等的女孩子,穿着虽然破旧但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被家人或自己领着,怯生生地站在院子里。她们的小脸上,交织着紧张、好奇、羞涩,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草儿也来了,她紧紧拉着母亲的手,看到明兰,小脸上露出一个羞涩又激动的笑容。
明兰站在台阶上,看着动。她深吸一口气,用最温和清晰的声音说道:“孩子们,欢迎来到慈晖书院。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们读书识字、学习本领的地方。在这里,你们可以提问,可以犯错,可以慢慢学。我和先生们,希望你们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健康成长,将来成为更能干、更明理的好姑娘。”
没有高深的大道理,只有最朴实温暖的鼓励。女孩们似懂非懂,但看着这位美丽又温柔的夫人,听着她柔和的话语,心中的紧张和不安渐渐消散了不少。
周秀才穿着浆洗得发白的旧长衫,神情却格外庄重。他拿起戒尺,却轻轻敲了敲桌上崭新的《三字经》(明兰挑选的启蒙读物,因其朗朗上口,内容也偏重教化),开始了第一课:“人之初,性本善……”
稚嫩而参差不齐的跟读声,从学堂里传出来,虽然微弱,却充满了生机,如同春风吹过原野,带来新生的希望。
明兰和顾廷烨站在窗外,静静地听着。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那些努力挺直脊背、认真跟读的小小身影上。顾廷烨侧头看向明兰,只见她眼角微微湿润,唇边却含着无比欣慰和满足的笑意。
他知道,她播下的这颗种子,已经开始发芽。尽管前路可能还会有风雨,还会有质疑,但这艰难而美好的第一步,已经稳稳地迈了出去。这朗朗读书声,便是对这所有努力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