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 > 第124章 暗香暖孤枝

第124章 暗香暖孤枝(2/2)

目录

“……持家理事,看似琐碎,然一粥一饭,一针一线,皆是根基。根基稳,则心安。姐姐性情爽利,自有丘壑,些许不适,定能安然度过。文举人寒窗苦读,志在功名,此乃正途。姐姐能于此时为其稳住后方,使其心无旁骛,亦是功德。夫妻之道,贵在相知相守,非朝夕可成。待其蟾宫折桂,金榜题名之日,姐姐今日辛劳,皆成佳话。妹在禹州,遥祝姐姐安好,若有需处,万勿见外……”

信末,明兰又特意添了一句:“所附之物,皆是禹州寻常土产,些许嚼用,权作姐妹心意。姐姐莫要推辞,留着给老夫人和姐夫添些暖意也好。”

数日后,文家那方清寂的小院,迎来了禹州来的车马。东西不多,却件件实用厚实。两匹厚实的松江棉布,正好给文老太太和文炎敬裁制冬衣;一篓银霜炭,烧起来无烟耐烧,比文家平日用的劣炭好上太多;一小袋晶莹的新米,几块风干的鹿肉野鸡;还有两包用油纸仔细裹着的燕窝和阿胶。

文老太太看着这些东西,沉默良久。她抚摸着那厚实的棉布,感受着炭火的暖意,最终什么也没说,只对如兰点了点头:“盛家姑娘,有心了。”语气里,是难得的温和与认可。

如兰捧着明兰的信,在灯下读了一遍又一遍。信中的絮叨家常,如同涓涓暖流,一点点熨帖着她心中那些褶皱和寒意。尤其是那句“持家理事,看似琐碎,然一粥一饭,一针一线,皆是根基。根基稳,则心安”,还有那句“能于此时为其稳住后方,使其心无旁骛,亦是功德”,仿佛一道光,穿透了她眼前的迷雾,让她看清了自己此刻的位置和价值。

她不再是那个只能等待丈夫垂怜、自怨自艾的新妇。她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她的辛劳,是在为丈夫的前程、为这个家的未来,夯实地基。

再看那些实实在在的米粮、炭火、布匹,没有一丝一毫的施舍意味,只有姐妹间最质朴的关怀。这份关怀,如同暗夜里悄然绽放的寒梅,幽香缕缕,无声无息地驱散了文家小院的孤寒,也暖了如兰那颗有些惶惑的心。

她将明兰送来的上好锦缎仔细收进箱底,依旧穿着自己那身半旧的棉布衣裙。第二日清晨,她早早起身,挽起袖子,走进厨房。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不再让她心烦意乱,反而带着一种踏实的力量。当一碗热气腾腾、熬得恰到好处的白粥,配上切得细细的酱菜,端到文老太太面前时,老太太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文炎敬依旧埋首书卷,只是某日深夜从书房出来,见如兰屋里的灯还亮着,她正就着灯光缝补他一件磨破了袖口的旧衫,神情专注而平和。他脚步顿了顿,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暖意和歉疚,默默去厨房倒了一碗尚温热的米汤,轻轻放在她的手边。

如兰抬起头,对上他歉然又温和的目光,微微一笑。没有抱怨,没有委屈,只有一种风雨同舟的安然。这一刻,文家小小的院落里,那份初来时的寒凉孤寂,似乎真的被这来自远方和近处的暖意,悄然消融了几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