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 > 第277章 封赏定职 共盼一统

第277章 封赏定职 共盼一统(1/2)

目录

北疆大捷的消息如同一盆烈火,让本就热烈的朝会愈发沸腾。百官脸上的兴奋尚未褪去,兵部尚书于谦已出列奏事,声音洪亮如钟:“陛下,北疆已定,草原肃清,实乃天大喜事!然臣尚有一事启奏——益州已平,关羽、秦琼二位将军在外征战数年,比二人南征北战,大小战役历经百余场,如今西南安定,天下再无战事,理当召回京城受封,以彰其功。此外,益州刺史之位悬虚,需尽快定下人选,以安地方民心。”

于谦话音刚落,吏部尚书田丰立刻附和:“于尚书所言极是。刺史乃一州父母官,关乎民生吏治,益州新定,百废待兴,更需得力干员主持大局。关羽、秦琼二位将军久在军旅,治理地方非其所长,召回京城另有任用,方为妥当。”

刘进闻言点头,目光扫过群臣:“于尚书、田尚书说得有理。关羽、秦琼二人征战多年,功勋卓着,确该回京受封。至于益州刺史人选,众卿可有推荐?”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百官各自沉思。益州地处西南,幅员辽阔,且刚刚经历战乱,世家残余势力未清,百姓人心未定,所选刺史不仅要通晓吏治,更需有安抚民心、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绝非易事。

片刻后,户部尚书张居正出列道:“陛下,臣举荐韩琦。韩琦大人历任地方,政绩斐然,在青州任上时,曾妥善处理流民安置,手段温和却不失果断,益州新定,正需此等能安抚百姓、整顿吏治之人。如今韩大人在京述职,正是好人选。”

“臣附议!”狄仁杰紧随其后,“韩琦大人不仅善于民政,更能协调各方,此前处理江南盐税纠纷时,便以大局为重,平衡了官商与百姓利益,益州世家盘根错节,正需他这般手腕。”

刚被任命为草原建城副使的包拯也开口道:“韩琦确是合适人选,其为人清廉,从不结党营私,益州新定,最忌官员与地方势力勾结,韩琦可保吏治清明。”

众人正议论间,礼部尚书王猛却另有举荐:“陛下,韩琦大人固然出色,然臣以为虞允文亦堪此任。虞允文曾在豫州辅佐陆秀夫刺史治理州郡,面对豫州战后的复杂局面,他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短短三年便让豫州恢复生机,其才干不在韩琦之下。”

“虞允文确有才干,”刘伯温补充道,“且他熟悉南方风土人情,他本就是南方人,治理起来或更得心应手。”

这时,魏征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温彦博亦可考虑。温彦博久在北方任职,却心思缜密,去年处理关中蝗灾时,调度有序,灾民无一饿死,可见其统筹能力极强。益州战后缺粮缺药,正需此等能统筹调度之人。”

一时间,朝堂上形成三派意见,分别力荐韩琦、虞允文、温彦博,各有道理,争论不休。

刘进静静听着众人的举荐,手指轻叩龙椅扶手,忽然开口道:“众卿所言皆有道理。韩琦、虞允文、温彦博三人,皆是我大汉栋梁,各有所长。”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坚定:“朕意,任命韩琦为益州刺史。韩琦善安抚、能平衡,正合益州新定之需,着其即刻赴任,首要之事便是清查世家余产,赈济灾民,恢复农桑。同时,和苏定方配合,保证益州的安危。”

“臣韩琦,谢陛下信任!”站在朝列中的韩琦出列躬身,声音沉稳,“臣定当竭尽所能,安抚益州百姓,整顿吏治,不负陛下所托!”

刘进点头,继续道:“虞允文才干出众,熟悉边地事务,朕任命你为凉州刺史。原凉州刺史刘琨,镇守凉州数年,劳苦功高,召回京城,封定襄县侯,领大宗正之职,掌管宗室事务。”

“臣虞允文,谢陛下隆恩!”

“温彦博,”刘进看向另一处,“你统筹调度能力极强,朕任命你为雍州刺史。原雍州刺史沮授,治理雍州期间,粮仓充盈,百姓安定,召回京城,封广川县侯,领太子太傅之职,教导太子读书明理。”

“臣温彦博,谢陛下!”

“臣沮授,谢陛下信任!”

三道任命一出,殿内顿时一片赞同之声。众人皆觉此安排妥当——韩琦镇益州,虞允文守凉州,温彦博治雍州,三人各展所长,又能调动老臣回京,兼顾了地方与中枢,实乃两全之策。

任命完地方官员,刘进话锋一转,谈及军务:“益州虽定,南部边境仍有蛮族部落蠢蠢欲动,需有大将镇守。苏定方将军奇袭成都,功勋卓着,且熟悉西南地形,着令其率领五万兵马,坐镇成都,统辖益州军务,同时负责招募训练郡兵——令益州各郡,每郡招募郡兵八千,由苏定方统一调度,以固边防。”

“臣遵旨!”随薛仁贵军报一同在京待命的苏定方出列领旨,声音铿锵有力。

刘进又道:“关羽、秦琼二位将军,在外征战多年,劳苦功高,着令二人即刻班师回朝,回京述职。待岳飞将军攻灭吴郡朱元璋,天下大局已定,朕再与众卿一道,论功行赏,绝不亏待!”

提及朱元璋,殿内气氛稍显凝重。吴郡地处江南富庶之地,朱元璋经营多年,麾下有徐达、常遇春等名将,岳飞虽勇,要剿灭他亦非易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