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171章 九年义务科学修仙

第171章 九年义务科学修仙(2/2)

目录

然而,义务教育的推行,远非一片坦途。在联盟核心区域,教育资源的争夺呈现出另一种形态的激烈。流云城第一实验小学的入学资格,背后是各方势力的暗中角力。科学派新贵、传统世家转型者、凭借“丹修高考”跃升的新兴精英阶层……无不绞尽脑汁,希望将子女送入最好的学区,享受最顶尖的“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和“虚拟现实实训”资源。天价学区房、隐秘的“条子生”、针对天才儿童的提前签约和特殊培养计划……教育,在实现普遍普惠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剧着新的阶层分化和固化。一些科学派高层子弟,从小接受最精英的“鸡娃”式培养,三岁识千符,五岁通阵理,七岁便能操作简易丹炉,与黑山域的石头们,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这种起跑线上的巨大差异,为联盟未来的社会结构埋下了不确定的种子。

更大的暗流,在意识形态领域涌动。“虚无之影”残余势力,改变了策略,将渗透的重点转向了教育系统。他们不再直接攻击,而是进行更隐蔽的“软腐蚀”。联盟教育监管部门发现,某个新附区域采用的《传统修炼史赏析》教材中,被篡改加入了大量贬低科学修仙为“机械道”、“无情道”,鼓吹传统修炼“直指本心”、“契合天道”的隐晦内容。甚至有身份可疑的“客座教授”,在高等学府的讲座中,打着“学术探讨”的旗号,散布怀疑联盟科技路线、质疑“播种者”威胁真实性的言论,试图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怀疑的种子。

这些事件被灵枢-玄玑监测到并上报,引发了联盟高层的警觉。一场针对教材、师资和学术言论的审查与净化行动悄然展开,数名被收买的学者和官员被清除。但这无疑是一场漫长而无声的战争,敌人的目标,是争夺下一代的思想和灵魂。

与此同时,义务教育本身的内容,也在联盟内部引发了争议。激进派认为,当前教材过于强调科学理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压制了学生的冒险精神和非逻辑思维,可能培养出“高效的工具人”而非“伟大的开拓者”。他们呼吁增加探索性、失败容忍度高的实践课程。而保守派则担忧过度放开会导致基础教育质量滑坡,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赵乾在视察流云城第一实验小学时,对随行的教育主管们说了一番发人深省的话:“九年义务科学修仙,不仅仅是为了普及知识,更是为了在我们文明的土壤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塑造科学的思维。我们要教的,不光是‘是什么’和‘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和‘还能怎样’。要让他们学会怀疑,学会验证,学会创造。我们的教育,要能培养出既能遵守规则维护秩序,又能打破常规开创新局的下一代。这其中的平衡,关乎联盟的未来气运。”

就在联盟上下为义务教育的推行和优化倾注心力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林枫的弟子,那个来自黑山域、最初连字都不识几个的石头,在一次“虚拟现实实训”的开放探索课程中,凭借其在山野生活中养成的、与学院派截然不同的直觉和空间感,竟然误打误撞,解开了一个困扰课程设计者许久的、关于“微型幻阵能量节点优化”的难题!虽然他的方法在理论表述上粗糙不堪,但其蕴含的野性而高效的智慧,让在场的导师们都感到惊讶。

这件事通过灵网报道后,引发了广泛讨论。它提醒联盟,在推进标准化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那些来自不同背景、拥有独特生命体验的个体所蕴含的宝贵潜能。如何既能保证基础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又能为这些“非主流”的天才留下成长的空间和通道,成为“九年义务科学修仙”深化阶段必须思考的问题。

“九年义务科学修仙”的洪流,已然改变了亿万孩童的命运,也深刻重塑着联盟的根基。它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也伴随着阶层的隐忧和思想的暗战。这条培育新一代的道路,其最终通向何方,不仅取决于课程和资源,更取决于联盟能否在效率与公平、规范与创新、统一与多元之间,找到那条艰难的、动态的平衡之道。而当这一代在科学光辉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时,他们必将给这个联盟,带来远超任何人想象的冲击与变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