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 > 第69章 王业基石,烽烟北望

第69章 王业基石,烽烟北望(1/2)

目录

积谷塬的冲天火光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不仅焚毁了赵元朗大军的粮草辎重,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围城官军的士气之上。谣言如同瘟疫般在营中蔓延——粮草将尽,后路堪忧,靖南军有鬼神相助……恐慌的情绪在底层士卒中无声地滋长。

赵元朗暴跳如雷,连斩了两名看守粮草不力的偏将,却也无法改变粮草短缺的现实。他严令各部缩减用度,并派出更多的兵力四出搜刮,但这在坚壁清野的岭南,收效甚微,反而加剧了与本地残余百姓的对立,使得联军获得了更多隐秘的支持。

龙潜城内,则是另一番景象。破袭成功的捷报传来,军民欢欣鼓舞。楚骁深知,此战虽胜,但根本在于内部稳固。若无坚实的根基,再辉煌的战术胜利也只是昙花一现。他必须加快将“靖南王”这个名号,从一面旗帜,转化为一个真正有效运转的政权机器。

称王建制,绝非仅仅一个名号。楚骁在张掖、程青以及新近投奔的一些原朝廷底层文官的辅佐下,开始着手构建靖南政权的骨架。

· 设官分职: 在原有的军事体系基础上,初步设立“尚书台”(仿古制,总揽政务,由张掖暂领)、“匠作监”(鲁昆主持,升格为与各部平行的技术机构)、“讯息司”(负责情报、监察、对内安保)、“度支司”(管理财政、税收、粮饷)。虽简陋,却标志着从军事联盟向国家机器的转变。

· 律法初立: 颁布《靖南暂约》,废除赵元庚时期部分严刑峻法和苛捐杂税,明确保护农耕、鼓励工商、军功授田等基本政策,以安定民心,吸引流民。

· 整合内部: 正式授予岩鹰及其主要俚人首领靖南政权官职和爵位,将俚人部落地盘纳入郡县制管理(暂由俚人首领兼任地方长官),同时派遣汉人官吏辅助,推行教化,促进俚汉融合。对龙潜城及控制区内的百姓,重新登记户籍,分配无主荒地,发放农具种子,鼓励恢复生产。

经济与军事方面:

· 鼓励生产: 利用缴获和海上贸易所得,向农民提供借贷,恢复因战乱荒废的土地。保护合法商贾,利用江南秘密渠道和海上航线,输入急需的盐铁、药材,输出岭南的特产。

· 军功授田与府兵制深化: 明确规定军功大小对应授予不同数额的田亩,且可免税若干年。阵亡及伤残者,其家眷由王府供养。这使得参军不仅是义务,更成为了改变命运、获取土地的重要途径,极大地激发了士卒的战斗热情。府兵制在控制区内稳步推行,农闲练兵,战时出征,寓兵于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