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331章 实操遇阻:老警员的技术破冰记

第331章 实操遇阻:老警员的技术破冰记(2/2)

目录

这边刚理顺,“邻里打架组”又遇到了问题。组里的张姐拿着镊子,在打架现场的桌椅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林砚说的“衣物纤维”。“林队,这桌椅都是木头的,光溜溜的,哪有什么纤维啊?是不是这方法不管用?”张姐有些沮丧。

林砚走到桌椅旁,蹲下身仔细观察。只见桌角有一道明显的划痕,划痕缝隙里还嵌着一点浅灰色的线头。“张姐,您看这儿,”林砚用镊子小心地把线头夹出来,“打架的时候双方难免撕扯,衣物纤维很容易嵌在缝隙里,得仔细找才行。您平时办邻里纠纷案,是不是经常遇到双方都说是对方先动手的情况?要是能提取到对方的衣物纤维,再结合伤痕位置,就能判断谁先动的手了。”

张姐恍然大悟,立刻拿着放大镜在桌椅缝隙、墙角旮旯里仔细排查。没过多久,她就在一把椅子的靠背上找到了几根黑色的毛线,还有一片撕碎的布片。“这布片的花纹,好像是隔壁胡同老李穿的那件旧棉袄上的!”张姐兴奋地说,“上次老李和邻居打架,双方都说是对方先动手,要是当时能找到这线索,也不用调解半天了。”

眼看三个组都逐渐进入状态,林砚悄悄走到李建国身边。李建国正拿着手册,看着警员们的实操过程,嘴角带着笑意:“这些老伙计一开始还抵触,现在倒学得挺认真。你这方法确实管用,把他们的老经验和新技术结合起来,比单纯讲理论强多了。”

“都是他们底子好,”林砚笑着说,“他们办了十几年案子,对辖区的情况比谁都熟,只要掌握了新技术的方法,肯定能发挥更大作用。就像老王刚才发现的漆皮,要是只靠新技术,未必能认出是旧自行车的漆;要是只靠老经验,也未必能注意到那根细微的毛发。”

李建国点点头:“下午让他们把提取的样本带回实验室,亲自操作一下显微镜,再看看指纹比对的过程,印象会更深刻。以后基层办案,就能多些手段,少走些弯路了。”

下午,警员们跟着林砚和苏晓走进刑侦技术实验室。看着里面的显微镜、指纹比对仪,老警员们眼里满是好奇。老王第一个凑到显微镜前,按照苏晓的指导调整焦距,当看到屏幕上毛发的鳞片结构时,忍不住惊叹:“这么清楚!这要是嫌疑人的毛发,一比对就能认出来啊!”

老周则盯着指纹比对仪,看着屏幕上两个指纹逐渐重合,语气里满是感慨:“以前办案全靠记性,记着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现在有这玩意儿,不管隔多久,只要有指纹就能对上,太方便了。”

林砚站在一旁,看着老警员们围着仪器问东问西,心里很是欣慰。他知道,技术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迈出第一步,就能慢慢改变基层刑侦的办案模式。就在这时,实验室的电话响了,苏晓接起电话,脸色微微一变,挂了电话对林砚说:“城西派出所来报,辖区有户人家丢了孩子,怀疑是被人拐走的,他们已经去现场了,让我们派人支援。”

林砚立刻站起身,眼神变得锐利起来:“通知各组警员,暂停演练,带上勘查工具,立刻去城西派出所集合!”

众人闻言,立刻收拾好东西,跟着林砚往外走。老王边走边拿起刚学会用的镊子和载玻片:“这次正好试试新技术,说不定能帮上忙!”老周也点点头:“我熟悉城西的地形,再结合指纹提取,肯定能尽快找到孩子的线索!”

警笛声再次响起,朝着城西的方向疾驰而去。阳光透过车窗,照在警员们脸上,有老警员的沉稳,有年轻警员的急切,更有对新技术的期待。林砚看着身边并肩作战的伙伴,知道不管遇到什么案子,只要他们携手并肩,用经验结合技术,就一定能守护好这座城市的安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