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邮电局查话单遇阻,苏晓凭胃病细节破老吴破绽(1/2)
南州市邮电局的木质柜台泛着经年累月的油光,绿色的铁皮邮筒立在门口,被深秋的风卷着落叶打在桶身,发出“沙沙”的轻响。林砚捏着市局开具的《协助侦查函》,指腹在泛黄的纸页边缘蹭过,抬头时正好看见李建国蹲在台阶下抽烟,烟蒂在地上摁出了第五个浅坑。
“李队,进去吧。”林砚走过去,将函件又理了理——这是昨天跑了三趟市局才盖到公章的文件,为的就是查老吴案发当天的私人电话记录。自从小分队在码头抓了3名团伙成员、却让“虎哥”张彪凭空消失后,林砚心里就绷着根弦:能精准掐准行动时间报信的,必然是局里人,而老吴那套“城郊走访证人”的说辞,早在证人否认时就露了缝。
李建国掐灭烟,站起身时喉结动了动,声音有点哑:“进去了就别回头,查清楚……对谁都好。”他这话像是说给林砚听,更像是说给自己——老吴是他带了十年的徒弟,当年老吴刚进队时连枪都握不稳,还是他手把手教的瞄准,现在要查自己人,他心里像堵了团浸了水的棉絮。
两人走进邮电局,柜台后的工作人员是个戴黑框眼镜的中年女人,正低头用算盘噼里啪啦地算着账。听见动静,她抬眼扫了扫两人的警服,又低头盯着账本:“要寄信还是发电报?局里电话只能打办公线,私人电话得去街角的公用电话亭。”
“同志,我们是市公安局的,想查一份私人电话记录。”林砚把《协助侦查函》递过去,手指指着函件上的关键条款,“10月17号那天,也就是上周三,用户名叫吴志强,住在幸福街23号,我们需要他当天所有的通话记录。”
“查私人电话?”女人停下算盘,推了推眼镜,拿起函件翻来覆去看了两遍,眉头皱了起来,“这不行啊,私人通话记录是保密的,除非有省厅的批文,市局的函我们不认。再说了,每天那么多电话,登记本堆得比人还高,哪那么好找?”
林砚早料到会有阻力——1985年的邮电系统还归地方管,市局的权限管不到这里。他刚想再解释,李建国突然上前一步,从口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工作证,声音比平时沉了些:“王同志,我是刑侦队的李建国。17号那天码头发生了涉黑团伙伤人案,嫌疑人因为有人报信跑了,现在查电话记录是为了抓凶手,要是耽误了案子,后果你担得起吗?”
王同志的手指顿了顿,看了看李建国严肃的脸,又看了看林砚手里的函件,最终叹了口气:“行吧,你们跟我来库房,但是丑话说在前头,电话记录都是按日期手写的,一个本子记两百多条,你们自己找,找到了也只能抄,不能拿原件。”
库房在邮电局后院,潮湿的空气里飘着纸霉味。王同志推开一扇木门,里面堆着密密麻麻的蓝色封皮本子,最上面的本子还沾着灰尘。“10月份的在第三排架子上,17号的应该是第12本。”她说完就转身走了,留下林砚和李建国在堆成山的本子里翻找。
“我找前半本,你找后半本。”林砚拿起第12本登记本,泛黄的纸页上是不同笔迹的记录,有的字迹潦草,有的还洇了墨水。他一行行扫过去,眼睛盯着“吴志强”三个字,手指在纸页上慢慢滑——时间从早上8点开始,一条一条记着来电、去电的号码和通话时长,大多是市内的座机号。
李建国的动作比林砚慢些,他翻页的手指有点抖,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林砚,像是怕真的找到什么。直到林砚突然停住,指尖点在一行记录上,他才快步凑过去:“找到了?”
“你看。”林砚的声音很稳,指着那行字,“10月17号下午2点15分,吴志强,去电号码,通话时长1分20秒。这个号码……”他抬头看向李建国,“是不是之前查到的,虎哥情妇刘梅家的电话?”
李建国的瞳孔猛地缩了缩,他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到记着号码的那页,对比了两遍,声音带着难以置信:“是……是这个号!他怎么会给刘梅打电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