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刑侦标杆的建立(2/2)
“同学们,大家可能觉得,现在没有监控,没有dNA,办案只能靠腿跑、靠嘴问。但我想告诉大家,科学的方法永远不会过时。”林砚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犯罪热力图,“就像这个图,把案件地点标出来,凶手的活动范围、作案路线就会一目了然,这比我们盲目走访效率高十倍。”
台下的学生们听得入了迷,有人举手提问:“林老师,要是现场破坏严重,连指纹都提取不到怎么办?”
林砚想起“操场埋尸案”里的狗尾草籽,笑着回答:“那就找微量物证——泥土里的草种、凶手衣服上的纤维、甚至受害者指甲缝里的皮屑,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只要用心分析,都能成为破案的关键。”
授课结束后,警校校长握着他的手,感慨地说:“林队,你这堂课,比我们讲半年理论都管用。以后你可得常来,让孩子们多学学这些实战经验。”
林砚点点头,心里却突然涌起一股牵挂——他已经快一个月没回南州市局了,不知道李建国的副局当得顺不顺手,苏晓的法医笔记有没有整理完,还有赵伟,不知道现在办案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毛躁。
这天晚上,他收到了苏晓的来信,信纸是淡淡的蓝格子,字迹清秀:“林砚,南州最近很平静,李局常跟我们说,要像你一样严谨办案。我整理法医笔记时,补充了很多你教的微量物证提取方法,等你回来,想请你帮忙看看。对了,你之前提到的‘仓库纵火案’,我在档案室找到了一些当年的尸检记录,或许对你有帮助。”
林砚握着信纸,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洒在信纸上,把“等你回来”四个字照得格外清晰。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早已不是那个偶然穿越到1985年的异乡人,这里有他并肩作战的伙伴,有他想要守护的百姓,还有他必须查清的父亲的悬案。
就在这时,周厅长的办公室灯还亮着。他看着桌上关于“林砚刑侦工作法”的推广反馈,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反馈表里,各地市局用新方法破获的案件越来越多,甚至有一起积压了五年的跨省抢劫案,靠信息库的线索成功告破。他拿起笔,在反馈表上写下一行字:“林砚同志,堪称80年代刑侦系统的革新者与标杆。”
而此刻的林砚,正坐在桌前给苏晓回信。他写道:“培训结束后我就回南州,到时候我们一起看纵火案的尸检记录。对了,我在省厅申请了一笔经费,想给市局的法医室添点新设备,以后你办案就能轻松些了。”
窗外的夜风吹过,带着春天的暖意。林砚放下笔,看着墙上的日历,距离他穿越到1985年,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这两年里,他从一个被质疑的见习生,成长为推动刑侦技术革新的标杆,而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还有父亲的悬案等着他去破,还有更多的正义等着他去守护。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南州的方向,眼神坚定。不管未来还有多少困难,他都会带着现代刑侦的智慧,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年代里,做一名最合格的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