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绘制犯罪热力图(2/2)
“‘热力图’?”李建国没听过这个词,却觉得这办法靠谱,“那按你说的,凶手是跑运输的?”
“大概率是。”林砚点头,“长途运输的司机,每周三前后可能有固定的跑线任务,能提前摸清沿线供销社的情况,而且有交通工具方便撤离。车型大概率是货车,因为能装下撬锁工具,也不容易引起怀疑——凌晨跑国道的货车很常见。”
赵伟站在旁边,看着地图上清晰的路线和林砚条理清晰的分析,脸上的不服气渐渐变成了差异——他之前只觉得林砚是靠运气破了菜窖案,可现在看着这一步步推导出来的线索,才发现自己确实没考虑到这些细节。
“那接下来怎么办?”李建国问,语气里多了几分信任,“总不能把302线上所有的货车都拦下来查吧?”
“不用全拦。”林砚拿起笔,在地图上沿着302国道画了一条虚线,“凶手每周三作案,说明他的跑线周期里,每周三凌晨会经过这一带。我们可以排查302线沿线的货运公司,特别是有固定跑南州周边县城线路的,筛选出每周二、周三会经过青溪、平桥、柳河这几个县的货车司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凶手只偷现金,而且每次都是三百左右——可能是因为现金太多不好携带,也可能是他每次只需要这么多钱,比如还赌债或者还贷款,这一点也可以在排查时留意。”
李建国拍了拍地图,语气肯定:“就按你说的办!赵伟,你去联系周边四个县的交通局,把302线沿线的货运公司名单都要过来,特别是近两个月新开的或者有司机离职的。林砚,你跟我去市局,申请调阅这四个县的货车登记信息,重点查红色和蓝色的货车——青溪的村民说,当时看到的车灯颜色偏暗,可能是深色车身。”
“是!”林砚和赵伟同时应道。赵伟拿起笔记本往外走时,忍不住回头看了眼地图上的四个红圈——那圈画得规整,连间距都差不多,他心里忽然有点佩服:这林砚,还真不是靠运气。
林砚把卷宗和地图仔细收进抽屉,又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记下几个要点:货运公司筛选标准、司机出车记录比对方法、车灯颜色与车型的关联……他看着纸上的字迹,想起穿越前在警校学的犯罪地理画像,没想到在1985年的简陋办公室里,靠一张旧地图和几卷卷宗,也能派上用场。
“发什么呆?走了!”李建国的声音传来,林砚立刻合上笔记本,跟上他的脚步。
走出警局大门,夏夜的风带着热气吹过来,远处传来供销社下班的铃声。林砚抬头看向国道的方向,路灯在夜色里连成一条线,像一条蛰伏的蛇。他知道,凶手就在这条线上,而那张画满红圈的地图,已经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就是找到那条藏在车流里的“毒蛇”,把它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