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血海惊心 帅印托付(1/2)
当最终的伤亡统计被呈送到御帐时,上面的数字让赵佶感到一阵眩晕。
一日攻城,阵亡四千七百余人,重伤逾两千,轻伤不计其数!这还不包括之前数日攻城和外围骑兵战的损失!累计伤亡,已超过一万五千人!这不再是奏章上冰冷的墨字,而是由成千上万具血肉之躯、无数破碎的家庭堆砌出来的血淋淋的现实!
赵佶强撑着帝王威仪,听完了汇报,挥手让众人退下。当御帐内只剩下他一人时,他猛地冲到帐角,再也无法抑制胃里的翻江倒海,剧烈地干呕起来,却什么也吐不出,只有酸水灼烧着喉咙。一天水米未进,他的脸色苍白,额头上布满冷汗。
他闭上眼,脑海中便浮现出白日的景象:被金汁烫得面目全非、哀嚎打滚的士卒;从云梯高高坠下、如同破麻袋般摔在地上的身影;在缺口处与辽军血肉相搏、最终力竭倒下的儿郎;还有王德点燃引信时那决然的眼神……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血海,几乎要将他吞噬。
“朕……朕本以为……” 他扶着冰冷的帐柱,手指因用力而颤抖,“朕带来了更好的装备,更先进的战术,更严明的纪律……便可减少伤亡,克敌制胜……却未曾想……竟是如此……如此……”
他无法再说下去。深深的无力感和自责感攫住了他。他意识到,自己或许可以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改革者,一个善于激励士气的领袖,但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战场指挥官。战争的残酷微操、瞬息万变的临机决断、以及对士兵生命那沉甸甸的责任,远非他凭借一些超越时代的理念和决心就能轻松驾驭。今日这过万的伤亡,虽有幽州城坚、守军顽抗的客观因素,但他急于求成、低估攻坚难度的决策,无疑也负有很大责任。
次日,尽管胃中依旧不适,脸色也带着疲惫,赵佶还是强打精神,在御帐内召开了北伐以来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所有主力军都指挥使、监军赞画以及参谋司核心成员悉数到场,帐内气氛凝重。
赵佶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清晰:“昨日一战,我军将士用命,奋勇争先,然伤亡惨重,朕心……甚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下每一位将领刚毅或沉痛的面容,“朕,深知运筹帷幄、临阵决机,非朕所长。强自干预,恐徒增儿郎伤亡。”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落在一直沉稳持重、经验丰富的权知殿前司公事种师中身上。
“种卿。”
“末将在!” 种师中踏步出列。
“朕现任命你,为‘北征行营都部署’,总领北伐前线一切军事指挥之权!自即日起,凡作战部署、兵力调配、进退攻守,皆由你与北征行营参谋司全权决断,不必事事请示于朕!朕,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赵佶的声音带着托付江山的沉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