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幽州孤城 黑云压城(1/2)
良乡的硝烟尚未散尽,宋军兵锋已直抵幽州城南郊。数十万大军依托良乡旧址及周边高地,连绵扎营,旌旗蔽日,营垒森严,一眼望不到边际。那冲霄的肃杀之气,仿佛将幽州城上空的天色都染得阴沉了几分。
幽州,辽国南京,燕云十六州无可争议的心脏。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由契丹在唐幽州城基础上不断扩建而成的巨城,此刻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横亘在宋军面前,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赵佶在种师中、吴敏等重臣及皇城司精锐的护卫下,再次亲临前沿,登上一座临时垒起的高台,用千里镜仔细打量着这座魂牵梦绕却又陌生无比的故国雄关。
城墙之高,远超涿州,目测不下四丈,皆以巨大的青砖包砌,坚固异常。墙头垛口如锯齿般密布,敌楼、角楼林立,如同巨兽脊背上的骨刺。护城河引卢沟河水,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更令人心惊的是,城头之上,旌旗招展,甲士林立,各种守城器械密密麻麻,显然耶律大石入城后,已进行了充分的战备动员,守军士气与涿州不可同日而语。
“好一座坚城!” 就连久经沙场的种师中,也不由得发出感叹,“耶律大石确非庸才,此城防,堪称当世一流。”
吴敏面色凝重地补充道:“陛下,据皇城司最新密报及我军斥候侦查,耶律大石已将其所能调集的兵马大部汇入幽州,加之原有守军,城内兵力恐不下十五万!且其收拢了不少西京溃退下来的百战老兵,战力不容小觑。其粮草囤积亦足,显然做好了长期固守的准备。”
宇文虚中指着幽州城防图上的几处关键点:“陛下请看,幽州城共有八门,我等正面乃南边的‘开阳门’、‘丹凤门’,城墙最为高大坚固。其东有‘施仁门’、‘阳春门’,西有‘显西门’、‘清晋门’,北靠燕山,有‘通天门’、‘拱辰门’。耶律大石必重点防御我等主攻的南面,然其兵力雄厚,各门皆可有重兵把守,互为支援。”
赵佶放下千里镜,目光沉静。眼前的困难,他早有预料。若幽州易取,又何须等到今日?
“耶律大石想倚仗坚城消耗我军,待我师老兵疲,或寻机反击,或等待变数。” 赵佶缓缓道,“其策虽老,却亦难破。然,朕既至此,岂能空手而回?”
他转向参谋司众人:“我军新胜,士气可用,更有‘霹雳炮’等利器。然强攻此等坚城,伤亡必巨。参谋司可有细化方略?”
吴敏立刻回道:“陛下,臣等已初步议定。首要,仍是‘围城打援’,但需变通。我军主力围困幽州南、东、西三面,留北门暂不合围,示以缺口,此乃‘围三阙一’之古法,既可动摇守军死战之心,亦可诱使其出城野战或突围,便于我军在野战中歼敌。”
宇文虚中接口:“其次,则为主攻与佯攻结合。以南城‘开阳门’、‘丹凤门’为主攻方向,集中大部分床弩、霹雳炮,日夜轰击,制造我军决心从此突破之假象,吸引敌军主力。同时,选派精锐,如‘荡寇军’刘法部,秘密运动至城西‘清晋门’外,待南城激战正酣时,由此处发动真正的致命一击!此处城墙相对南城稍弱,且城外有丘陵遮蔽,利于隐蔽集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