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宋骑天下 > 第115章 仁政安伤 蒙学育新

第115章 仁政安伤 蒙学育新(2/2)

目录

行营之内,他召见了新任涿州知州以及随行的礼部、吏部官员。

“涿州已复,然欲使此地永为汉土,非仅靠武力,更在于收服人心,尤其是……下一代的人心。”赵佶目光深远,“城中耄老,思想多已定格,难改其念。然孩童之心,如同白纸,可描摹最新最美的图画。”

他决然道:“朕命你,即刻于涿州城内,选址兴建‘官立蒙学堂’!不止涿州,凡我军收复之州县城池,首要之事,便是建立蒙学堂!”

“陛下,这蒙学堂……”知州有些疑惑,蒙学多为私塾,由朝廷大规模兴办,前所未有。

“此蒙学,非彼私塾。”赵佶解释道,“其旨在‘启智’、‘育德’、‘认同’!教材,就用朕之前颁行的《新编数算启蒙》、《格物浅说》为基础,再令礼部、翰林院速编《华夏源流》、《忠义故事集》等浅显读本,讲述三皇五帝至本朝之历史,宣扬忠君爱国、华夷之辨!要让这些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们是谁,他们的根在哪里,他们应该效忠的是谁!”

他特别强调:“蒙学堂面向所有适龄孩童,无论其父祖曾为何人,皆可免费入学!初期或有人疑虑、抗拒,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爱国之心自可养成。此乃百年大计,关乎国本,绝不可轻视!”

“臣……臣明白了!” 涿州知州恍然大悟,心中震撼于皇帝思虑之深远。这不仅仅是在办教育,更是在进行一场文化的收复和思想的奠基!

“所需银钱、师资,由户部、礼部协同解决。师资可先从随军文吏、当地愿意归化的读书人中选拔培训。”赵佶最后吩咐道,“尽快办起来,朕要看到成效。”

一系列旨意下达,迅速通过行政体系开始落实。安置伤兵的举措,稳定了军心,凝聚了士气;而大力兴办蒙学堂的决策,则如同在刚刚收复的土地上播下了一颗颗名为“认同”与“忠诚”的种子。

赵佶深知,武力可以夺回土地,但唯有文化与人心,才能真正守住江山。北伐之路,不仅是军事上的征伐,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与思想重塑的开始。他站在涿州城头,望着北方,目光仿佛已穿越时空,看到了未来无数蒙学堂中,那些朗朗读书的孩童,以及一个真正根深叶茂、固若金汤的北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