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鲜肉包子(1/2)
四人兴高采烈地开着空车往农场赶,刚走出县城,潘瑕突然拍了下大腿:“这么空车回去太浪费了!咱们再去煤窑拉一车,农场里好多社员也缺煤,肯定能卖掉!”老陈一听觉得有理,几人又掉头奔向煤窑,重新装满了煤炭。
果然,拉回农场后,煤炭很快就被社员们抢光了。不过对自家农场的人,潘瑕和老陈没赚什么钱,基本是半送半卖,保本就行。像主任、队长、会计这些干部,他们更是直接白送——送出去的人情,最后都悄悄分摊在了其他社员买煤的成本里,这样既保住了人情,又没亏了本钱,两人心里都觉得这账算得明白。
晚上,农场的仓库里亮着一盏煤油灯,四个“煤黑子”围坐在麻袋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复盘白天的成果,还就着灯光算账。潘瑕掏出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数字和文字:
上等煤16元\/吨(给煤窑的刘股长送了两瓶西凤酒,才拿到的批条,不然根本买不到这么好的煤)
柴油0.16 元\/斤x10 斤= 1.6元(老陈的战友在油库当保管员,走了人情才买到的平价柴油)
卖价40元\/吨(纺织厂的后勤科长偷偷给的好价钱,比市场价高了两块)
“除了煤炭的进价,还得刨除柴油成本。从煤窑到县城一个来回,差不多要10斤柴油,最便宜的10号柴油,每斤一毛六,10斤就是一块六。”潘瑕指着本子上的数字,一字一句地核算,“再算利润,拉到县城一吨煤能卖到 38 块,今天运气好,卖到了40块,刨去煤炭、柴油和咱们四个人的饭钱,每吨能赚20多块,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销路也得找对,不能光盯着大单位。”潘瑕继续分析,“人口密集的居民区才是好地方,只要抓住一个买主,其他人见着了就会跟着买,这叫‘传染效应’。今天要是没遇到刘芳芳,咱们的煤说不定还得砸在手里。”
“可这个价格还是太高了!”老陈捏着腮帮子,眉头皱了起来,“我打听了,大兴旺大队的老顾,他拉的煤才卖36块钱一吨,照样有钱赚。咱们卖40块,要是人家知道了,下次就不买咱们的了。”
“咱们要是卖36块,刚好够成本,等于白干!”潘瑕在本子上写下“36”,又在法,把进价压下去。”
“压进价?”老陈猛地抬起头,眼睛里闪着光,“你的意思是……跟煤窑上的人搞好关系?”
“对!”潘瑕突然压低声音,凑到老陈耳边,“明儿给煤窑的刘股长捎条‘大前门’,再带瓶酒。他是供销科的,手里握着批煤的权力,跟他处好关系,好处多着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