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1977年高考又一春 > 第174章 起一身鸡皮疙瘩

第174章 起一身鸡皮疙瘩(1/2)

目录

潘瑕又叹了口气,拿起本子翻到另一页,声音更低了:“再来算算咱俩的收入吧。你是 1964年到农场的,刚开始月工资15元,干了四年才涨到18元;我1968年来的时候,起点高些,月工资19元,到了1975年,咱俩才算都涨到23元。加起来每月46元,你看看,这46块钱要应对近50块的花销,根本不够,还差3块呢。将来要是添了孩子,三张嘴吃饭,花销只会更大,到时候可怎么办?”

“那咱们在农场挣的工分呢?起早贪黑干一年,能贴补多少?”王卫东追问,心里还抱着点希望。

潘瑕摇了摇头,把工分的账算得明明白白:“农场是工分制跟固定工资结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说是为了调动积极性,可咱们俩的力气就这么大。要拿到足额的23元月工资,每个月必须完成140个工分,少一个都不行。超过的部分,每个工分能换 8分钱补贴,比如这个月你干了160个工分,就能多拿20个工分的补贴,1块6毛钱。”

“男知青出工一天,最多能挣9个工分,得是干重活,比如插秧、割稻,从早干到晚,腰都直不起来;要是干轻点的活,比如除草,一天就6个工分。女知青大多是6个工分,除非跟男知青一起干重活,才能多挣1两个。”潘瑕说着,想起之前的早工,“有时候天刚蒙蒙亮,队里就喊着上早工,在田里干满一小时,才给1个工分。大多数知青都不愿意去,早上露水大,干一小时浑身都湿透了,风一吹就感冒,为了1个工分生病,太不划算,还得花钱买药。”

“不过农场对咱们知青还算照顾。”潘瑕的语气软了些,“月底除了23块工资,偶尔还能发个几块钱补贴,比如夏天发防暑降温费,冬天发烤火费,虽然不多,也就一两块,好歹能添点零用。要是赶上粮食丰收的好年景,农场还会浮动工分单价,平时1个工分8分钱,丰收了能涨到10分钱,这样多干几个工分,就能多拿点钱。”

可就算这样,零星的补贴也填不满开支的窟窿。潘瑕把本子合上,双手撑着额头,声音里满是无力:“光是维持眼下的日子就够难了,更别说改善了。人家结婚都有‘三转一响’,咱们呢,就只有收音机和缝纫机,还是我跟家里要的钱买的。手表和自行车,想都不敢想,一辆自行车要156块,就算是那些回城的老知青,拿着30多块的工资,也得攒四五个月才能买得起,咱们俩这点工资,攒一年都不够。”

王卫东看着她发愁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赶紧把她手里的本子收起来,哄着她说:“别想了,先睡觉,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明天我去跟管理员说说,看看能不能多派点重活,多挣点工分,总能多攒点钱。”

潘瑕点了点头,连日操办婚礼,她早就累坏了,沾着枕头就沉沉睡了过去,呼吸均匀,眉头也渐渐舒展开。王卫东却毫无睡意,他重新捻亮台灯,坐在书桌前,拿起潘瑕的本子,一页页翻着,上面的数字像小锤子,一下下砸在他心上。现在他是一家之主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得撑起这个家,让潘瑕过上好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