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学习再学习(2/2)
那时候,知青院的枣树上已经结满了青枣,风一吹,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着他的话,也像是在轻轻诉说着那段既有热浪翻滚、也有清醒反思的岁月。徐诗文望着满树的青枣,心里忽然亮堂起 ——他好像明白了,真正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路狂奔,而是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走向未来。
一幅画面在他脑中骤然清晰:暮色沉沉的书房里,一位暮年老者伏案疾书的身影,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他却浑然不觉;墨汁渗入宣纸的沙沙声,混着窗外梧桐叶被风吹动的轻响,成了这深夜里最安静的旋律。手边青瓷烟缸里,烟蒂已经堆得半满,他偶尔抬手,将燃到尽头的香烟在缸沿轻轻一磕,“叮” 的一声脆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烟灰簌簌落在铺开的《政治经济学》书页上,他也只是随手用指尖扫了扫,目光依旧牢牢锁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上。
桌角的白瓷杯里,茶水早就凉透了,杯壁上凝着一层薄薄的水珠,顺着杯身缓缓滑落,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水渍。他却顾不上添热水,手里的钢笔写写停停,时而皱眉思索,笔尖悬在纸上方迟迟不落;时而又豁然开朗,墨水在纸上飞快游走,连笔画都带着几分急切 —— 像是要把心里琢磨透的想法,赶紧都落在纸上,生怕下一秒就忘了。
夜深了,书房里只亮着一盏台灯,暖黄的光打在他鬓角的白发上,泛着柔和的光泽。他久坐不动,腿有些发麻,便悄悄抬起脚,轻轻活动了几下,布鞋擦过水磨石地面,发出“沙沙 的细微声响,轻得像怕惊扰了这满室的墨香。偶尔觉得眼睛酸涩,他就揉揉眉心,抬头望一眼窗外的夜空——没有月亮,只有几颗星星缀在墨蓝色的天幕上,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沉。
可不过片刻,他又低下头,重新聚焦在书页上。那些关于经济规律的论述,被他用红笔圈了又圈,空白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有的是疑问,有的是感悟,还有的是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思考,字迹虽有些颤抖,却一笔一画都透着较真。遇到晦涩的段落,他会停下来,手指在字里行间慢慢划过,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像是在跟自己对话,又像是在跟书本里的理论较劲……
徐诗文想到这儿,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他忽然明白,那位老者伏案疾书的每一笔,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老百姓能早一天过上好日子;深夜里的每一次皱眉,都不是为了个人的得失,而是为了国家能少走一点弯路。那些落在纸上的墨痕,那些烟缸里的烟蒂,那些凉透的茶水,都是一位领袖最朴素的担当——哪怕自己年事已高,哪怕前路迷雾重重,也绝不停下学习的脚步,绝不放下肩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