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尘埃落定(1/2)
人群中,一个瘦小的上海姑娘突然冲破警戒线,冲到台前,把一件缝满补丁的旧衬衣狠狠摔在黄砚田脸上——那是她当年被黄砚田侵犯时,被撕裂的衣裳,她一直珍藏着,就是等着这一天,让这个畜生看看自己犯下的罪。
“砰!砰!”两声清脆的枪声在雨夜中炸响,像燎原的星火。北大荒辽阔的原野上,无数知青点燃了手中的火把,跳动的火光映照着他们泪痕交错的年轻脸庞,也照亮了沉沉的夜空。有的知青哭着跪在地上,朝着北京的方向磕头;有的知青互相拥抱,嘴里喊着“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远在福建莆田的李庆霖,正坐在堂屋里,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供桌上的木匣——那里面装着教员寄来的三百元钱。收音机里突然传来哈尔滨公审的消息,他的动作顿了顿,眼眶慢慢红了。
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给教员写信的寒夜:昏黄的油灯在风中摇曳,把他孤独的身影投射在土墙上,那身影挺拔如松,竟有几分金刚怒目的悲壮。他抬手摸了摸木匣,又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教员像,嘴角慢慢露出一丝笑容。
晚风吹过窗户,带着初夏的暖意,供桌两侧新贴的对联——“听教员话,跟党走好”——纸角微微卷起。这副对联是调查组离开前送给他的新年礼物,虽然此时已是初夏,可在李庆霖心里,这份温暖,比任何时候都更让人安心。他知道,无数像儿子李良模一样的知青,终于能看到希望了。
福建莆田的故事渐渐淡去,老四合院里还浸在晨雾里,青砖地缝里藏着昨夜的露水,踩上去能感觉到沁凉的湿意。北屋窗棂刚透进一丝微光,照见了钟表的一角,秒针陡然经过,让人想起这时光流逝地飞快。
倪少华坐在“明月亭”下的枣木桌旁认真对付手中的煎饼,手指时不时轻敲桌面——这张桌子还是他岳父当年亲手打的,桌面边缘被岁月磨得光滑,却在桌角留着一道深深的刻痕,那是数年前动荡时,被红卫兵的斧头砸出来的。
桌上摆着一个粗瓷大碗,米白色的小米粥冒着袅袅热气,粥面浮着一层厚厚的米油,用筷子轻轻一挑,能拉出细细的丝。
坐在对面的徐诗文没动筷子,只是望着院角那棵老槐树发呆。往年这时候,槐花都该谢了,可今年天气冷,树枝才刚泛出一层浅浅的青,像蒙着一层薄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