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吃饭不花钱(1/2)
刘队长蹲在自家门槛上,抽着闷烟,看着隔壁赵木匠家灶房腾起的烟尘。赵木匠那张平日里总是笑眯眯的黑膛脸,此刻白得像刚刷过的墙皮,死死盯着那口被砸烂的铁锅,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家那几头刚入社时宝贝得跟眼珠子似的小猪崽?“集体财产”了!那棵春天能开满粉色小花、秋天结满甜枣的枣树?“集体财产”了!连鸡窝里那几只咕咕叫唤、指望它们下蛋换点针头线脑的老母鸡,也成了“集体财产”!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林家堡人民公社架子搭得漂亮极了。“托儿所”、“敬老院”、“缝纫组”……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
“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墙上贴的标语鲜红夺目。最扎眼的,还是大槐沟大队公共食堂那面用石灰水刷得雪白的山墙上,赵林咬着笔头憋了半天才写上去的两行歪歪扭扭的大字:“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村里多少婆姨娃娃,头几个认识的字儿,就是那“吃”和“饭”。
公社成立那天,公共食堂开伙,那股子喧嚣热闹劲儿,真把过年都比了下去!几口尺八的大铁锅架在临时垒起的土灶上,底下柴火烧得噼啪作响,火苗子蹿起老高。
掀开蒸笼盖子的那一刻,白白胖胖的馒头堆得像座小山,热腾腾的蒸汽裹着麦香冲天而起。旁边一口更大的锅里,猪肉炖粉条翻滚着,厚厚的油花在阳光下闪着金子般诱人的光泽,浓郁的肉香霸道地钻进每个人的鼻孔,勾得肚子里馋虫咕咕乱叫。
赵林握着排笔,沾着红漆,正往食堂外墙上刷标语,那股肉香飘过来,他手腕一抖,“吃饭不花钱”的“饭”字硬生生缺了半撇,墨红的油漆顺着土墙往下淌,像道凝固的血痕。
婆姨们围着几张拼起来的八仙桌,笑声比锅里滚开的水泡还响还密。娃娃们手里抓着掺了野菜的窝头,像一群解了笼头的小叫驴,在晒谷场上尖叫着疯跑,差点把拄着拐杖来看热闹的张老汉撞个跟头。
连村西头瘫在炕上快十年的张老汉,都让儿子吭哧吭哧背着来了,那张干核桃似的脸上难得地咧开嘴,露出几颗稀疏的黄牙。那时候,好饭好菜不稀罕,隔三差五就能见回荤腥儿。社员们个个吃得红光满面,走路都觉得脚下生风,袖口的油渍一圈套着一圈。
可有句老话咋说的?饱暖思……不,是饱暖生腻,腻了生事!
食堂的大锅饭吃了没多久,那股子新鲜热乎劲儿就像灶膛里的火,一点点凉了下去。笸箩眼见着越换越小一号,可掌勺大师傅那两条胳膊,却像是练了功夫,抡得跟风车似的圆!
一勺子下去,手腕子带着巧劲儿一抖,满满一勺油汪汪的肉片炖粉条,在半空划个弧,“啪嗒”一声落进干部的饭盆里,多半勺;再一勺子下去,平平地刮过菜汤表面,手腕子猛地一沉,“哐当”,多半勺汤汤水水落进旁边等着的小媳妇碗里,顶多算半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