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寒门的仕途传奇 > 第379章 张克勤的“平西棋局”

第379章 张克勤的“平西棋局”(1/2)

目录

空降干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时年三十八岁,被任命为省会城市平西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的张克勤。他出身京城经济学者家庭,拥有名校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国家宏观研究机构和关键部委历练,理论功底扎实,视野开阔,是公认的“少壮派”精英。

张克勤到任平西后,并未急于烧所谓的“三把火”,而是带着团队马不停蹄地深入区县、开发区和企业进行调研,作风务实,言谈举止间透着自信与干练。他的调研报告和对平西市发展的初步构想,特别是关于“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和“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论述,甚至得到了省委一些老成持重领导的私下赞许,认为其“思路新,魄力足,懂经济”。

秦宇轩也仔细阅读了张克勤提交的报告,其中关于“强化平西交通枢纽功能,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本地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升级”等设想,确实切中了省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痛点,与省里的战略规划方向一致。然而,方文谦汇报的那些“微妙”动向——张克勤频繁接触本地那些在上一轮风波中“幸存”下来的实力派企业家——让他心中始终保留着一份审慎。

很快,张克勤在平西布下的“棋局”便初现端倪。

第一手棋,是高调启动“平西市营商环境对标攻坚”行动。他亲自牵头,对标先进地区,大力推行数字化改革,旨在压缩审批时限,提升服务效能,公开承诺“环节最简、成本最低、服务最优”。这一举措赢得了市场主体的普遍好评,尤其是一些寻求快速扩张的科技企业和有意落户的大型项目。

第二手棋,是力主筹划设立“平西市产业创新引导基金”。他提出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广泛吸纳社会资本,重点支持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培育。方案设计强调市场化运作和决策效率,旨在快速撬动投资。

第三手棋,则让秦宇轩和方文谦更加印证了之前的判断。张克勤开始重点联络几位本地商界的“头面人物”,特别是以房地产和基础建设起家、如今业务遍及金融、物流等多个领域的“隆泰集团”董事长郭永昌。郭永昌在李政时期就长袖善舞,但其人极其精明,始终游走在灰色边缘而未深入核心,得以在这次风暴中全身而退。张克勤在多个场合称赞郭永昌是“本土企业的领军者”、“具有战略眼光的实干家”,并积极推动“隆泰集团”参与产业引导基金的组建和运作,甚至暗示其可能在未来平西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更新项目中获得优先机会。

“省长,张市长推动的产业引导基金,理念是好的。但他如此倚重郭永昌,意图很明显。郭永昌的‘隆泰集团’负债率不低,其核心业务与地产、基建绑定极深,让他深度参与政府引导基金和重大项目,潜在风险很大。”方文谦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像是在用新的发展名义,重新整合和依赖旧的资源模式,甚至可能形成新的利益输送通道。”

秦宇轩站在办公室的省域地图前,目光扫过平西市的位置,深邃而锐利。张克勤走的是一步“阳谋”。所有举措都打着改革创新、发展经济的旗帜,让人难以公开反对。但在光鲜的外表下,是试图绕开省级层面的审慎监管、快速与本地残余资本势力结合,构建以其个人政策影响力和资源调配能力为核心的新格局。

“他需要快速做出政绩,需要强有力的本地支撑,而郭永昌这类人需要新的‘庇护’和项目资源,双方各取所需。”秦宇轩冷静分析,“我们的应对,不能简单阻止,那会打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可能被曲解为保守。而是要立规矩、设边界,建立‘防火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