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政策落地前的“最后一公里”(2/2)
秦宇轩心里一暖,笑着应道:“太好了!我让卫健委把义诊地点定在青山村的文化广场,再通知周边几个村的老人都来,咱们一次把‘底数’摸清。”
挂了电话,他翻开工作备忘录,在“2月重点工作”设备到位情况”。正写着,办公室门被敲响,进来的是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伟:“秦县长,青山村受损的核桃棚架已经修好了,村民说想给您送袋新炒的核桃,被我拦下了——不过他们托我带个话,说等今年核桃丰收,想请您去村里吃核桃宴。”
“核桃宴我肯定去。”秦宇轩放下笔,眼里带着笑意,“不过你跟村民说,不用特意送核桃,把核桃种好、卖个好价钱,比啥都强。对了,农产品集散中心的分拣车间,年后开工没问题吧?”
“没问题!工人已经陆续返岗,下周一就能正式动工。”李伟递过来一张进度表,“我们跟西安的几家采购商也对接好了,等今年核桃、花椒下来,直接拉去集散中心分拣包装,不用村民再自己跑运输。”
秦宇轩接过进度表,指尖划过“3月完成冷库建设”“4月对接合作社签约”这些条目,心里很是踏实。他知道,不管是医^疗政策还是农业项目,制定方案只是第一步,盯着落地、解决执行里的“小问题”——比如村医培训的设备够不够用、村民卖货的运输方找没找好——才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傍晚下班时,秦宇轩特意绕路去了县医院。骨科病房里,李大爷正坐在床上看电视,看到他进来,连忙要下床:“秦县长,您怎么来了?我这脚好多了,再过几天就能出院了。”
“您坐着别动。”秦宇轩按住他,“来看看您恢复得怎么样,顺便跟您说个事——村里以后会有村医定期上门给您测血压,要是有不舒服,打个电话,急救车也能比以前快不少。”
李大爷愣了愣,随即笑出了满脸皱纹:“真的?那可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怕犯病等不及车了。秦县长,您这是真把我们老百姓的难处放在心上了!”
秦宇轩看着老人的笑容,心里忽然很清楚:所谓“县长的事”,从来不是写在文件上的宏大政策,而是把这些政策落到每一个像李大爷这样的村民身上,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方便”和“安心”。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盯着这些“落地的细节”,直到康南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