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岚水县调研与书信传讯(1/2)
3月8日,岚水县的早樱刚绽出粉白花苞,秦宇轩站在县企办的石阶上,手里捏着最新的调研日程表。自2月22日启动调研,首站红星镇已顺利收尾——当地通过简易记账系统,合作社账目误差率从15%降至4%,如今转战第二站岚水县,才发现这里的信息化基础比预想中更滞后。
“秦主任,这是昨天去县粮机厂的摸底记录。”赵科快步走来,递过一叠写满字的稿纸,“老厂长说,厂里连台像样的微型计算机都没有,生产计划全靠手写通知单,上个月就因为漏记了零件库存,耽误了两天工期。”
秦宇轩翻看着记录,指尖在“设备短缺、人员观念陈旧”的字样上停顿:“这些问题得详细汇报给林书记,才能争取到支持。”
当晚,招待所的台灯下,秦宇轩铺开信纸。他先简述红星镇的调研成果,再笔锋一转,写下岚水县的现状:“……粮机厂、果蔬罐头厂等重点企业仍沿用‘算盘+账本’模式,12家合作社无规范记账流程,推进信息化面临‘无设备、无技术、无思路’三重阻碍。拟申请协调‘火炬计划’配套设备3台,先在粮机厂、罐头厂试点,同步开展基础操作培训……”
信通过邮政寄出去的第四天,秦宇轩就收到了林书记的回信。熟悉的蓝黑钢笔字迹落在方格信纸上:“红星镇经验可借鉴,但岚水县情特殊,需因地制宜。已协调地区电子工业局,优先调配3台微型计算机支援,培训可联合县党校开展,经费从调研专项款中列支。另,第三调研点定在邻县东风乡,该地有早期信息化尝试,可做对比分析。”
拿着回信,秦宇轩当即召集工作会。“林书记给了明确方向,”他把信纸推到桌中央,“孙工,明天去地区领设备,同时对接科技公司,给岚水县定制简化版生产管理系统,砍掉复杂功能,只保留‘库存登记、生产进度跟踪’核心模块;赵科,联系县党校,下周一开班培训,先教打字、制表这些基础技能。”
3月13日,培训在县党校教室开班。前排坐的是企业会计,后排是合作社负责人,不少人怀里还揣着算盘,眼神里既有期待也有忐忑。秦宇轩举起红星镇合作社的电子账表复印件:“这张表用系统做,输入数据自动汇总,比算盘算快八倍,还能避免笔误。”
可培训到第二周,问题就冒了出来。县罐头厂的老会计张秀莲找到秦宇轩,搓着衣角说:“秦主任,我记不住步骤,昨天练了一下午,还是不会建记账表格。”
秦宇轩跟着她去了罐头厂,见办公桌上摊着画满箭头的草稿纸,全是她记的操作要领。“别急,”他坐下打开计算机,一步步演示,“我帮你预设好罐头原料、产量的固定表格模板,以后你直接填数就行,不用每次重新建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