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42章 厨子健身操了解一下!!!

第142章 厨子健身操了解一下!!!(1/2)

目录

一个念头忽然清晰起来,不能直接问去向,但可以有别的由头联系!

想到这,“爸,有个事儿想请您帮忙联系一下柱子……何雨柱同志。”

娄振华的声音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哦?柱子怎么了?你俩闹别扭了?”

“没有没有!”娄晓娥连忙否认,“是关于港岛那边精密仪器的事情。您上次不是说设备快到了吗?我记得柱子……何工之前提过,他可能需要一些特定的技术参数或者使用说明,想提前了解一下。他现在是咱们项目的技术顾问嘛,这事儿挺急的。您看能不能请您联系他,让他把具体需要了解的清单或者要求发过来?或者……您这边直接转告他也行。”

娄晓娥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父亲追问。

接着,娄振华的笑了起来,“呵呵,港岛设备清单?技术参数?晓娥啊,你这弯儿绕得……行,爸明白了。”

他的语气随即变得郑重起来:“柱子同志那边,你不用太担心。我最近也听到了一些风声,虽然具体的不便多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这次参与的,绝非轧钢厂里那些普通项目,而是真正关乎国家战略、顶天立地的大事!”

“年纪轻轻,就能被委以如此重任,担起这样关乎国运的担子……晓娥啊,这不仅仅是柱子的本事,更是了不得的资本!是沉甸甸的信任和荣誉!”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严肃:“不过,正因为如此,此事必须绝对保密!你心里有数就好,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起,包括你妈。一个字都别提!柱子现在的位置很特殊,一举一动都关系重大。他现在不露面,正是任务所需。你安心等着便是。”

“爸……”娄晓娥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一大半,脸上扯出一丝笑,“谢谢爸,我知道了!”。

“好了,港岛设备的事我知道了,我会处理。你放宽心,柱子同志完成他的使命,自然就会回来。到那时……”

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恐怕就不只是技术科副科长那么简单咯。等着吧,等他功成名就,风风光光地回来!”

娄晓娥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她看着桌上那罐没送出去的罐头,轻轻叹了口气,又珍而重之地将它收好。

……

另外一边,宋老办公室里气氛有点闷。

一个技术员刚汇报完西南小组遇到的麻烦:他们用来模拟高温高湿地狱环境的恒温恒湿箱,最关键的精密传感器,被强酸雾气咬坏了,彻底失灵。

技术员说:“宋老,情况很棘手,那传感元件是进口的,现在卡脖子,国内没替代品。实验……眼看要停摆了。”

屋里一片安静。

设备卡脖子,这几乎成了眼下搞尖端研究的老大难。

技术员和旁边站着的赵科长都愁眉苦脸。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桌前,翻出自己那份细化方案的,内心飞速地对照、排查。

温度控制精度±0.5°C,湿度控制精度±3%RH,核心传感元件需耐受长期酸性蒸汽环境……

这正是他当初基于极端环境的严苛要求,反复推敲后定下的设备性能底线。

他比谁都清楚,要达到这种精度和耐受性,以国内当时电子元器件的工艺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心中一沉,问题果然出在这里!这种级别的精密传感元件,特别是要耐腐蚀的,咱们自己的工厂根本造不出来!我当初在方案里提这个要求的时候,就知道这属于卡脖子的玩意儿,只能指望那几台进口设备上原装的那一套!

现在,进口的原装件在强酸环境下腐蚀失灵了……

重新从国外订购?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自己掐灭了。

先不说巴统封锁得跟铁桶一样,这种特殊工业元件的审批流程有多复杂,就算真有特殊渠道,等漂洋过海送过来,至少是三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三个月……何雨柱下意识摇摇头,基地那边等得起三个月吗?整个工程的进度,能因为我们这一环的缺失而停滞三个月吗?绝对不能!

他仿佛能看到西北戈壁上,那些隐姓埋名的同志们焦灼的目光,能感受到宋老肩上那沉甸甸的压力。

时间,成了比技术本身更冷酷的敌人。

没有备件,无法进口,时间紧迫……这几个词像,让他有些烦躁。

他之前的解决方案,无论是辐照策略还是培养基优化,都是建立在有基本可用设备的前提下。

而现在,构成实验基础的核心设备本身瘫痪了,这几乎是从根源上动摇了他整个验证路径的可行性。

这已不是微生物学或辐射生物学范畴的问题,而是冰冷而坚硬的工程绝境。

办公室里陷入短暂的沉寂。

何雨柱眉头紧锁,脑海中飞速闪过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又一一否定。

用国产普通传感器强行替代?不行,精度差得太远,环境稍微波动,数据就全乱了,验证结果毫无意义。

尝试修复?这种精密元件的腐蚀是不可逆的,国内根本没有修复工艺和设备。

他下意识地将手伸向口袋,摸到了那半包“大前门”,指尖传来熟悉的纸质触感。

就在这一瞬间,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画面闪过他的脑海——食堂里,马华熬制辣油时,用来测试油温的那碗冷水,以及漂浮在水面的、开始微微融动的白色猪油粒。

温度……指示?他心头一跳!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极其基础的物理原理被瞬间激活!

“或许……我们被精密仪器这个概念给框住了。”何雨柱的声音带着尝试探索的语气,“我们的核心需求,真的是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数字吗?”

他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开始构建他的思路:

“不,我们现阶段最需要的,是一个可靠的、可重复的、能够界定特定温度区间的参照标准!”

他像是在说服自己,也像是在引导众人思考。

“大家想想,我们炒菜判断油温,靠的不是温度计,是看葱花下锅时的反应。我们现在,能不能也给我们的菌群炒锅找几个类似的葱花?”

他笔尖点着草稿纸:

“比如,我们可以找几种熔点不同的石蜡,五十度、六十度、七十度……把它们封装进细玻璃管,做成石蜡温度指示管。

把它们放进测试箱,我们不需要知道箱子里精确是六十二度还是六十三度,我们只需要知道,代表六十度的那根管子里的石蜡开始透明融化了,而代表七十度的那根还没动静——

这就足以告诉我们,箱内温度稳定在了六十到七十度这个对我们而言具有明确意义的区间内!

这难道不比一个因为腐蚀而读数飘忽不定、甚至完全失灵的传感器,更能提供稳定、可信的实验条件吗?”

他目光看向宋老,带着征询:“这个思路的核心在于,放弃对绝对精度的苛求,转而追求对关键阈值的可靠判断和实验条件的稳定可控。大家觉得,这个方向……有没有可行性?”

技术员忍不住开口:“何工,这法子听起来是巧,可……这精度损失是不是太大了?而且,不同批次石蜡的熔点可能有细微差异……”

“问得好!”何雨柱点点头,“所以,我们需要前期校准!用厂里那台还能用的老式温度计,对不同配比的石蜡混合物进行标定,找到熔点最稳定、变化最明显的配方。

我们要的不是理论上的完美熔点,而是实践中清晰、可重复的相变临界点!”

他顺势在纸上画出几个小碟子:

“湿度控制也是同理!我们用饱和盐溶液静态法!

不同的饱和盐溶液,在恒定温度下,其溶液上方空间的相对湿度是一个热力学定值!

比如,氯化钠饱和溶液在60°C时,就能将环境湿度锁在约75.3%RH!

我们多准备几种不同盐的饱和溶液,就像准备了好几把不同规格的湿度锁!”

他放下笔,总结道:

“是的,这些土办法的绝对精度无法与进口传感器相比。但它们稳定、可靠、成本极低、不受腐蚀影响,并且其不精确的范围是我们可以通过前期标定和实验设计来认知和控制的。

对于我们验证菌株能否在特定高温高湿区间生存这个核心目标,它们提供的趋势性、区间性证据,不仅足够,而且可能比一个时好时坏的精密数据更可靠!”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消化这化繁为简、直指核心的思路。

“啪!”

宋老的手轻轻落在桌面上。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拿起那张草稿,仿佛在审视一件艺术品。

良久,他才缓缓抬头,看向何雨柱,

“雨柱啊……你今天给我们上的这一课,价值千金。”

他扬了扬手中的纸:“你这不仅仅是解决了眼下一个设备难题。你这是在向我们展示,当一条技术路径被堵死时,一个真正的工程师应该如何思考——回到问题的原点,重新定义需求,在最基础的科学原理中,寻找最坚实的支点。”

他环视众人:“我们往往容易陷入对高精尖设备的依赖,却忘记了,支撑起现代科技的,永远是那些最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定律。

雨柱同志没有被精密二字束缚住手脚,他巧妙地绕开了我们无法突破的精度壁垒,转而构建了一套基于阈值判断和稳定参照的、完全可行的替代验证体系。”

“这种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工程思维,这种在资源枷锁下依然能精准找到破局点的能力,才是推动我们的事业,在重重封锁中蹚出一条血路的最核心力量!

我看,这不仅可行,而且必须立刻执行!就按雨柱同志的思路办!”

技术员们脸上的迷茫和焦虑已被信服和兴奋取代。

他们拿起那份蕴含着土法智慧的草图,迅速行动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