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18章 这老虔婆,蹦跶得越欢,秋后算账的时候,摔得就越惨!

第118章 这老虔婆,蹦跶得越欢,秋后算账的时候,摔得就越惨!(1/2)

目录

“标准化了,质量就稳定了!而且机器可以24小时转,不需要休息,效率……效率得翻多少倍啊!”

王大海越说越兴奋,眼睛里放光,“大力出奇迹……何工,您这是要把大力出奇迹用在机器上啊!”

不愧是厂长,自己都脑补完了。

这其实就是日后所有食品工业的流水线生产核心,人随工序动,效率极低;工序随物流动,效率才是天高。

何雨柱补充道:“其实对于生产线,我倒是还有不少模糊的想法,比如用中央控制室来监控整条线的温度、流速什么的,但是现在对你们厂的现状不清楚,所以我也没法多说了。”

王大海一把抓住何雨柱的手:“何工!就这一条流水线,就够我们厂脱胎换骨了!

解决大问题了!这样,我回去就把我们厂里所有的生产资料、图纸、人员配置,全部给您送过来!您好好给我们把把脉,给我们再出出主意!”

说完又有点不好意思:“倒不是我不信您,主要是厂里那点底子太薄,怕您看了笑话。”

何雨柱笑道:“王厂长,你这是说的哪里话。

没有落后的工厂,只有落后的思想。咱们要做的,就是换换思想。”

……

多年以后,当“红星集团”成为横跨糖果、功能食品、生物原料,拥有全球最丰富产品线和最大产能的食品巨头时,白发苍苍的王大海在集团历史博物馆的奠基展区前驻足。

展柜里,静静陈列着当年那幅何雨柱在研究所地上画的粉笔流水线草图照片、那第一颗新流水线生产的奶糖包装纸,以及一本泛黄的笔记,

上面是他初见何雨柱后激动写下的:“今日遇神人何雨柱,听其一席话,醍醐灌顶。我厂新生,或始于此!”

他指着展柜,对簇拥身旁的后辈和访客,无数次重复那句话:

“谁能想到,当年在京城研究所库房里,何工跟我这个乡下小厂长聊的那段关于‘让工序自己动起来’的话……嘿,就这么着,咱这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花样最多的糖果厂,它真就开始了!”

……

就在何雨柱向王大海、吴建国勾勒出利用甜叶菊、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甜味蛋白,以及变废为宝生产“新式糖浆”的代糖蓝图时,

万里之外的漂亮国某顶尖实验室里,也正弥漫着一种志得意满的气氛。

一份标着“绝密”的技术简报在少数高层和财团代表手中传递。

简报的核心是其在新型高倍甜味剂合成技术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实验室负责人对着镜头,踌躇满志地宣称:

“先生们,我们即将掌握甜的终极密码!

成本将低于任何天然糖源,纯度无可比拟,应用范围覆盖所有食品工业领域……更重要的是,它将彻底重塑全球糖业供应链!”

一场闭门会议随之召开。

幕僚们铺开世界地图,尤其是东亚区域被重点圈画:“先生们,想想看,一旦我们的‘甜蜜炮弹’大规模量产,成本将碾压所有传统制糖国。

特别是那个东方大国,他们的甘蔗、甜菜种植效率低下,加工成本高昂。

我们将用无可匹敌的价格和绝对的供应链掌控力,让他们的本土糖业彻底丧失竞争力!

让他们的人民,他们庞大的食品工业,从糖果到饮料再到烘焙……都只能依赖我们稳定、廉价、优质的供应!

这将不仅仅是商业胜利,更是战略上的锁喉!让他们的糖罐子,牢牢攥在我们手里!”

漂亮国的野心很大!

未来的食品工业命脉岂非受制于人?

……

何雨柱在研究所忙于培训时,王大牛早就开始了行动。

这几天南锣鼓巷95号院里,却比那暑伏天还躁得慌。

这躁动的源头,就是王大牛带着片儿警“不经意”散出去的一个信儿——

街道要评“勤俭持家模范户”了!

评上的,奖一个印着红双喜、能照出人影儿的新搪瓷脸盆,外带五斤雪花也似的富强粉!

好家伙!这消息自然也一字不落地灌进了贾张氏耳朵里。

她听到消息后俩浑浊的老眼瞬间冒了绿光,跟那夜猫子见了活食儿一般。

嘴里还不干不净地低声念叨开了:

“哼!易中海家倒是宽裕,可他绝户啊,用了好东西也是白瞎,糟践了!

这模范,合该让我这正经的困难户顶上!这叫……这叫那啥,能者多劳,不对,是穷者多得!”

这老虔婆,脸皮厚得能当城墙拐弯用了。

说干就干!贾张氏掸了掸腚上的土,脚底下一阵风,直接就奔了一大爷易中海家。

易中海这会儿正坐屋里,端着那个厂里去年奖的、印着大红“奖”字、搪瓷锃亮的新缸子滋儿滋儿地喝茶水呢,心里头琢磨着厂里技工考核的事儿。

冷不丁瞧见贾张氏堆着一脸假笑闯进来,易中海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这黄鼠狼给鸡拜年——准没好事。

“他一大爷!您喝着呐?”贾张氏嗓门尖尖,

“要我说啊,还得是您!咱们院儿里的主心骨,觉悟是这个!”

她翘起大拇指。

易中海没接茬,心里那不详的预感越来越重。

贾张氏可不管那个,自顾自地往下说:

“您瞧我,一个老婆子,穷得叮当响,连个像样喝水的家伙什都没有,整天对着个破碗瓢盆,寒碜啊!

这不,街道要评模范户了,我寻思着,怎么也不能给咱们院儿,给您这一大爷丢脸不是?”

她话锋一转,:“您这缸子,先借我使使,充充门面!

让街道来的同志看看,咱们院领导是多么关心群众,多么支持工作!

您放心,等评上了,那模范户的锦旗,我亲自给您挂这屋门口!让谁都瞅见您的功劳!”

易中海脸都气绿了:

“你……你……贾张氏,你这是……”他想说你这是明抢,可那话在嗓子眼里转了三圈,硬是没蹦出来。

他顾忌着自己道德模范的形象,顾忌着院里稳定,更怕这老泼妇当场撒起泼来,自己这老脸没地儿搁。

贾张氏多精啊,立刻就打蛇随棍上:“哎哟喂!一大爷!您不会连这点支持都舍不得吧?

还是觉着我们贾家孤儿寡母的,不配用您这金贵的奖字缸子啊?”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直接把易中海架在了道德的火炉上烤。

他憋得胸口疼,后槽牙咬得咯吱响,愣是一个“不”字也说不出口。

最后,他扯出一些笑:“哟,老嫂子这话在理!咱们院儿的体面,可不就得靠大伙儿互帮互助、顾全大局嘛!

您借这缸子,那是看得起我易中海,是给咱全院争光添彩的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