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老易,瞅见没?郑岩那闷葫芦,钻傻柱家去了,俩人嘀咕老半天了!(2/2)
何雨柱自己拉过板凳坐下,展开那几张草图,就着昏黄的15瓦灯泡仔细看起来。
图纸是用铅笔画的,线条一丝不苟,标注清晰,能看出郑岩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态度。
但何雨柱也一眼看出了问题。
郑岩小口小口地吃着面条,眼睛却一直瞄着何雨柱的表情。
见何雨柱看得认真,他说:“何班长,主要是这个地方……这个脱模的斜度,还有这几条加强筋的厚度……我按《机械工人切削手册》上的公式算了好几遍,心里总是没底,七上八下的。
怕强度不够,到时候一压就变形,白忙活;又怕用料太厚了,浪费厂里的材料,落下话柄……”
他的担忧很实在,是这个年代技术工人普遍的心理:既想创新,又怕犯错,更怕浪费国家财产。
何雨柱听着,没直接回答。他放下图纸,拿起一根筷子,在桌面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郑师傅,你啊,是把简单事儿想复杂了。”
“你看咱食堂那口大炒勺,为啥中间鼓肚儿,边儿薄?不光是为了让菜受热均匀,不粘底,它也是为了受力均匀。你这模具,”
“别光想着让它硬扛那个压力。你在这儿,”
他又点了一个位置,“给它加个‘勺底弧’,稍微带点圆滑的弧度,别直不棱登的。嘿,你猜怎么着?那个劲儿啊,它自己就顺着这弧散开了,匀到别处去了。”
他猛地一拍大腿:
“神了!何班长!您……您这一说,比我抱着那本砖头厚的技术手册啃三天还透亮!对对对!就是这个理儿!我怎么就钻了牛角尖,光想着硬碰硬了呢!”
他看何雨柱的眼神,已经从之前的尊重,变成了发自内心的敬佩和近乎崇拜的光芒。
这傻柱,不光菜炒得好,这脑子是怎么长的?看事情这么透!
就在郑岩激动不已,何雨柱准备再深入说说具体细节的时候,虚掩的房门被人“哐当”一声,推开了。
易中海背着手,沉着一张脸,像尊门神似的堵在门口。
他刚才在前院溜达消食,碰见阎埠贵。
阎埠贵那张嘴闲不住,挤眉弄眼地跟他嘀咕:
“老易,瞅见没?郑岩那闷葫芦,钻傻柱家去了,俩人嘀咕老半天了!看来傻柱捣鼓那新项目,还真有点苗头,连郑岩都吸引过去了?”
易中海一听,心里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不是滋味。
郑岩的手艺,他是知道的,底子非常扎实,就是性子软,好拿捏,一直被他压着。
这要是真让傻柱拉拢过去,凭傻柱现在那股子劲头和厂里的支持,再加上郑岩的技术,万一真搞出点名堂,那他这院里“技术第一人”、八级工老师傅的脸往哪搁?
不行,绝对不能让他们成气候!得去敲打敲打,把这点苗头掐灭在萌芽里!
于是,他端着八级工和一大爷的架子,就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