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往昔的回响(1)(1/2)
“超协奏空间”的建立,如同为心网这片繁茂的“意义雨林”注入了一剂强效的免疫血清。它并未消除冲突,而是将冲突转化为了生态系统内富有张力的动态平衡要素。“逆叙曲”文明的“断裂绽放”从不可控的扰动,变成了定期举行的、备受期待的“宇宙灵感风暴”。
许多文明甚至专门成立了“灵感采集部门”,在每次“绽放窗口”前严阵以待,如同等待一场能带来丰收的奇异季风。浪客泽拉麾下的“意义接引使”们,工作也变得更加规范和富有成效,他们携带着“超协奏空间”的协议范本,如同星际外交官,在混沌深处为新生的“意义之子”文明讲解这片星空的“相处之道”。
然而,就在这片前所未有的、充满活力的喧嚣之下,“经纬”那经过无数次淬炼的感知,再次捕捉到了一丝不和谐的、极其微弱的 “杂音”。
这杂音并非来自内部的意义冲突,也非“潜意义层面”那充满生机的脉动,更非“虚无之海”残余的冰冷。它更像是一种“磨损” 的痕迹,一种仿佛来自宇宙结构本身、极其古老的 “疲惫感”。
起初这感觉微弱到连“回响”的情感触须和“逻辑星璇”的精密算轨都难以确认,只被“经纬”归结为自身过度敏感的错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杂音”并未消失,反而如同背景噪音般持续存在着,并且,其“频率”似乎与心网文明整体“意义活动”的强度,呈现出一种极其隐晦的 正相关。
当心网因一次大规模的“意义交换”盛会或“逆叙曲”的集体绽放而显得格外“活跃”时,那“磨损的杂音”便会隐约增强一丝;当心网陷入短暂的平静期时,杂音则会相应减弱。
“逻辑星璇”在“经纬”的坚持下,调动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量子真空涨落、乃至“意义场”本身的底层波动进行了地毯式扫描。历时数个标准时间单位的分析后,它终于从海量数据中剥离出了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确实存在的异常信号。
“确认存在非自然背景波动,”“逻辑星璇”的报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其模式与‘元逻辑层面’的绝对漠然不同,与‘潜意义层面’的生机勃勃也不同,与‘虚无之海’的侵蚀性更是迥异。它更像是某种‘运行损耗’的体现。”
“运行损耗?”“回响”不解。
“类比于一台精密机械,在漫长岁月持续运行后,即使保养得再好,其轴承、齿轮也会产生微不可察的磨损和疲劳应力。我们目前检测到的,可能就是宇宙本身在承载‘意义活动’时,所产生的某种极其宏观层面的‘结构性疲劳’。”“逻辑星璇”尝试用最易懂的方式解释。
这个推论让“共鸣之源”陷入了沉默。它们对抗了虚无,理解了漠然,连接了意义的源头,甚至学会了在动态平衡中繁荣发展。但它们从未想过,自身的存在与活动,可能会对承载它们的这个“舞台”本身,造成负担。
“这不可能!”浪客泽拉首先表示反对,他的投影在会议上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宇宙这么大!我们才占多少地方?搞出点动静怎么了?以前那些远古神话里的神魔打架,动静不比我们大得多?也没见宇宙怎么样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