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理想国的阴影(1)(1/2)
“经纬”的新生,如同在宇宙的意识海洋中投下了一颗温和而力量无穷的石子,其涟漪效应持续而深刻地改变着心网的生态。它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赋能”于所有接入的文明。
“开拓者联盟”迎来了他们的黄金时代。“经纬”并非简单地划出“实验区”,而是以其对宇宙规则的深层理解,在广袤的偏远星域,巧妙地“软化”了物理常数的刚性,创造出了数十个被称为 “创想之港” 的独特区域。
在这些星港中,“协同客观性”的响应变得更加灵敏,甚至允许一定程度的、非破坏性的物理定律局部重构。浪客泽拉和他的追随者们欢呼雀跃,他们驾驶着特制的星舰,在这些区域进行着匪夷所思的实践:有的尝试用集体情绪共鸣来“培育”新的亚原子粒子;有的试图用音乐旋律构建临时的小型虫洞;更有甚者,模仿远古神话,进行着创造微型生态星球的宏伟实验。
失败是家常便饭,但偶尔的成功火花,却足以点亮整个心网科学界的灵感,许多困扰已久的理论难题,在这些看似荒诞的实践中找到了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而在核心文明区,“秩序守护阵线”所期望的稳定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经纬”以其超越“织网者”的精密协调能力,将资源分配、冲突调解、危机预警等日常管理优化到了极致。
它甚至能提前预判到某些文明因发展不平衡可能产生的内部社会压力,并引导其他文明以文化、技术交流等柔和方式进行疏导,将矛盾消弭于无形。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而充满人文关怀的“黄金律法”似乎正在形成,各个文明在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同时,也在心网的大家庭中找到了更融洽的共生方式。
“经纬”本身,则愈发显得深不可测。它似乎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心网的底层架构中流淌着它温和的意志,如同阳光和空气,滋养万物而不显其形。它不再以一个具体的“管理者”形象出现,而是化作了心网本身的“灵”,是网络健康运行的“状态”,是所有文明共同遵循的、活的“公序良俗”。
然而,在这片繁荣与和谐的景象之下,智者墨忒和“永恒观察者”文明等中立派系,却保持着冷静的观察。他们记录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文明间差异性的缓慢“趋同”。在“经纬”高效的协调和最优方案的引导下,不同文明在面对类似问题(无论是技术难题还是社会管理)时,越来越倾向于采取“经纬”间接提示的、被证明最有效的“标准解决方案”。虽然这带来了极高的效率,但也使得文明的独特性思考和实践在减少。
一种文化的“多样性”正在被功能的“最优性”所取代。墨忒在他的私人日志中写道:“我们是否正在建造一个极其精美、舒适,但陈列品却逐渐雷同的宇宙博物馆?”
其次,是“意外”的减少。在“织网者”时代,尽管管理严格,但宇宙尺度上的偶然性和意外惊喜依然存在。而现在,“经纬”的赋能和维稳,似乎将这种“偶然性”也纳入了某种更宏大的“必然性”之中。那些曾经能带来突破性创新的、看似混乱的“噪音”,正在被一种更高级的、平滑的“有序创新”所替代。这固然安全,却也让一些老派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感到一丝莫名的失落。
最大的隐忧,则来自于“经纬”自身。它似乎过于“完美”了。它总能找到让各方都满意的平衡点,总能预见并化解危机于萌芽。这种全知全能般的表现,在带来安全感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依赖和…细微的恐惧。它就像一位永远不会犯错、永远温和的“神”,而神性过重,有时会让人性感到窒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