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二位委托人(2/2)
“你知道的,那个时候,教室里也没有监控。丢了东西的话,查找起来十分麻烦。”
林深点点头:
“你继续。我听着。”
哪怕过了六十年,老人仍然记忆犹新:
“这在我们的学校,也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了。那时候大家都十分朴素,看到牛亨的钢笔,除了羡慕,缠着他借自己摸几下,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更不会有人会偷走。
“这也是他放心把笔留在教室后,就下去上体育课的原因。
“老师先是让我们在教室中好好找找,是不是有人错拿了钢笔,或者是牛亨放错了地方。但是所有人在自己书包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牛亨也十分肯定他没有放错。
“接下来便是盘查,老师希望偷笔的那个人自己站出来,承认。可能是某位同学鬼迷心窍,一时昏了头拿了笔,只要自己交出来,还是一位好同学。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当时那个女老师姓孙,我还记得,她想了一个很有创意的方法。拿了一个大竹篮放在讲台上,全班所有人闭上眼睛,每个人依次上讲台,将手在竹篮中过一遍。如果那个小偷心生悔意,随时可以把偷来的钢笔放进竹篮,这样也没有人知道是谁偷的。
“但是没用。所有人都在竹篮前过了一遍,竹篮最终也是空空荡荡。看来那位偷笔的学生,仍然拒不交出钢笔。
“牛亨的父母,在教育局很有关系,学校里的老师都有些害怕他的父母。接下来半节课,孙老师也不上了,用了许多方式试图找出钢笔的下落,一个同学一个同学的书包开始查,查完书包查抽屉,还用了别的许多古怪方式,鼓励同学检举揭发。单个叫到隔壁的房间审查。
“总之,对待我们这些小学生,像是对付间谍一样。还是始终找不到那支失踪的钢笔。
“唉,那时候要是有监控就好了。去保安室查一查,几分钟就能找到罪犯。”
听到这里,顾山忍不住提出一个问题:
“老爷爷,您贵姓,我能否提一个问题。”
老人说道:
“免贵姓汪。问题么,你们是侦探,我说的有任何遗漏部分,自然随时欢迎提问。
“但是我这个记性,实在不保证能记清六十年前事情的方方面面。还请你们到时候谅解,哈哈。”
顾山:
“牛亨放完了钢笔,就出现上体育课了。回到教室,钢笔就消失了。
“又正好,整个教室当时就您一个人,有时间动那支钢笔。那会不会,孙老师和其他同学都怀疑是您?”
老人长长叹了一口气,悲怆穿越了六十年的漫长时光:
“我那时候家里本来就穷。上学穿的校服、书包,没有不打补丁的。
“其他人本来就有些看不起我。再加上那天,确实我的作案时间是最充分的。孙老师当时提出那个竹篮的时候,眼神还有意无意一直往我这里瞟,似乎当时就已经笃定是我拿的,暗示我交出来了。
“后来,查我的书包也是查的最狠的。所有书本的包皮全部被一条条扯下来,书包和抽屉里里外外都给我翻遍,厚点的书一页页查过去,就怕我把钢笔藏在其中。
“别人的座位,只检查了一遍;我的座位,检查了三遍。还把我附近的垃圾桶翻了遍,生怕我把偷来的钢笔藏在垃圾下。
“好在,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没拿就是没拿。那支钢笔不可能出现在我这里。没有找到直接证据的孙老师,只是重重哼了哼,没有说什么,转身离开了。”
林深:
“所以,那支钢笔到底去了哪里?”
汪老人双手一摊:
“我不知道。
“这支钢笔,直到我毕业以后,直到六十年后,仍然处于消失状态,没有找到。
“对于牛亨这样的家庭,掉一支钢笔,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他自己很快就忘记了。
“可是一支和我毫不相干的美国钢笔,却永久改变了童年的我,改变了我的一生。
“快要下课了,孙老师也没有找到偷钢笔的人。就在这时候,学习委员,卓丽丽,突然站出来说,她在体育课中途回来过,在经过教室的时候,亲眼看到我偷翻牛亨的笔盒,似乎从其中拿出了什么东西。
“那时候她并没有在意。现在想想,就是我,把那支派蒙钢笔偷走了。”
汪老人抚摸着手中的眼镜盒,
“她在撒谎。
“她说,我就是那个偷钢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