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再次见到你(2/2)
到达预定位置后,工作便紧张展开。张世普是设置信号标的能手。他迅速清理出一小块平整地面,熟练地组装起一套强力的卫星信号反射装置和一组高容量蓄电池,并仔细调整着角度,确保其能最大限度地捕捉和反射可能经过的卫星信号。他还额外设置了一个备用的、依靠太阳能板充电的简易信号灯,以备不时之需。何良则专注于防御预警设施的布放。他在通往石丘的主要路径上,以及石丘四周可能被利用作为隐蔽接近的植被丛中,巧妙地布设了数套红外感应报警器和简易的绊索式警报器。这些装置的布置极富技巧,既保证了预警范围,又尽可能地利用了环境进行了伪装,避免了被轻易发现。童安然则统筹协调,并着手利用周围的岩石和砍下的树枝,构筑一个简易的环形防御工事,虽然简陋,但至少能为留守人员提供一定的遮蔽和心理安慰。汗水沿着他们的额角滑落,工具与岩石的碰撞声,以及沉重的喘息声,构成了这寂静岛屿上的一曲人工交响。
与此同时,在湿润的沙滩与丛林边缘的交界处,周明川如同稳固的基石,坚守在原地,承担着繁重而关键的物资转运指挥工作。冲锋舟在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大船和海岸之间,每一次都载着维系这次探险命脉的各种物资:成箱的食品、饮用水、燃料、科研仪器、备用武器、帐篷、药品……周明川需要清晰地记录每一批运上岸的物资种类和数量,指挥队员们将它们有序地堆放在一处地势稍高、相对干燥且安全的区域,并盖上防水布,防止可能突如其来的海风降雨。他声音洪亮,指令清晰,确保搬运过程忙而不乱,效率十足。他还需要时刻留意海况和潮汐的变化,判断最佳的停舟地点和物资堆放高度,避免辛辛苦苦运上岸的物资被上涨的潮水淹没。他的额头上也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但他坚定的身影,给所有忙碌中的人一种踏实的安全感。
而在已经初步整理出来的物资堆旁,温教授和他的助理卢助理,已经开始了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设备清点。所有的科研希望都寄托在这些精密的仪器上,任何一件的遗漏或损坏,都可能对后续工作造成致命打击。温教授戴着眼镜,手中拿着厚厚的设备清单,一项一项地仔细核对。卢助理则负责实际查验,她小心地打开一个个特制包装箱,检查里面的设备是否在长途海运和颠簸的登陆过程中完好无损。从高倍望远镜到地质采样锤,从水质分析仪到生物样本冷藏箱,从卫星电话到备用电池……每清点确认完一项,他都会大声报出名称和状态,温教授则在清单上认真地打上一个勾,偶尔会拿起某个关键设备,亲自检查一番,或者向卢助理强调其使用注意事项和易损点。他们的工作看似平静,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严谨而专注的气氛。
夕阳开始将金色的余晖洒向海面,给这座陌生的小岛镀上了一层温暖的、略带朦胧的色彩。方辰阳等人的身影尚未从林中返回,制高点上的信号标在夕阳下反射着微弱的光,预警系统的指示灯在渐浓的暮色中幽幽地闪烁着。
沙滩上,物资堆放得越发整齐,清点工作也已接近尾声。不同小组的工作,在这时空交错中,共同编织着一幅人类面对未知环境时,既充满探索勇气,又不失谨慎周密的生动图景。这座寂静的岛屿,正静静地注视着这群不速之客,看着他们如何在这片有限的土地上,播下秩序、安全与希望的种子,而所有的故事,都才刚刚拉开序幕。海浪依旧不知疲倦地拍打着沙滩,仿佛永恒的伴奏,衬托着这短暂的人间喧闹。
运输船上所有的物资终于被稳妥地转移至岛上那片选定的空旷高地。接下来,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开始了——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能够遮风避雨、提供基本安全保障的临时营地。
船上的水手们,这些常年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的汉子,此刻展现出了他们另一面的坚韧与协作精神。他们与周明川带领的团队成员们混编在一起,分成几个小组,开始搭建简易房屋。沉重的板材和支撑结构从物资堆里被抬起,金属构件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号子声、指挥声、锤子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小岛黄昏的寂静。空气中弥漫着汗水、新木材和海边特有的咸腥气息。尽管疲惫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但一种共同目标驱使下的凝聚力,让整个场面显得忙碌而有序。
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边缘,船长赵宏毅和周明川并肩缓步而行,像是在巡视,又更像是在寻找一个可以短暂交谈的安静空间。赵宏毅,这位经验丰富、脸庞被海风刻下深深皱纹的老船长,目光扫过正在成形的营地和远处苍茫的大海,最后落在了身旁的周明川身上。他的眼神里,带着一种长辈般的审视与不易察觉的关怀。
沉默了片刻,赵宏毅低沉而略带感慨的声音打破了两人之间的宁静:“小川,”他用了这个显得十分熟稔的称呼,“说实在的,在接到这次特殊运输任务,名单上看到你的名字时,我确实有些意外。没想到,兜兜转转,还能在海军特种部队的序列里,再次见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