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王爷,你的bug被我找到了 > 第44章 织网初成

第44章 织网初成(1/2)

目录

账目物资的梳理初见成效,林晏清并未停下脚步。她深知,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与战场上,信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粮草。精准的情报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石,而目前汇集到元帅府,由王府职能临时转换的各种消息,其混乱程度比之账册有过之而无不及。

各地眼线、朝中关系、边境斥候、往来商旅……各式各样的信息通过不同渠道,以或明或暗的方式传递而来。有的写在精致的信笺上,字迹工整;有的则是潦草的便条,甚至带着汗渍和泥土;有的是口信,经过几道转述,已然模糊变形。这些信息就如同散落一地的拼图碎片,内容涵盖边境摩擦、朝臣动向、民间舆情、乃至北燕内部的零星传闻,但彼此之间缺乏关联,真伪难辨。

负责整理情报的几个老书吏,惯常的做法是按时间顺序将信息粗略归档,或者按来源地堆放在一起。想要查询某一特定事件或人物的相关信息,往往需要翻箱倒柜,凭运气和模糊的记忆去拼凑,效率极低,且极易遗漏关键线索。

林晏清看着那几大箱杂乱无章的信件和纸条,仿佛看到了一个没有任何搜索和关联功能的原始数据库。“信息熵高得惊人,”她在小本本上默默吐槽,“缺乏标签系统和关联算法,这情报系统的用户体验简直是灾难级。”

她决定动手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情报分析平台”。这次,她需要更复杂的工具。她找来一大张韧性很好的牛皮纸,又准备了多种颜色的细线和小巧的标签牌。

第一步,依旧是“数据标准化”和“结构化”。她设计了一种统一的信息摘录卡片模板,要求将每一条信息的核心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源可信度评级提取出来,用简洁的语言记录在卡片上,并赋予一个唯一的编号。这项工作极其繁琐,她不得不亲自带领几个识文断字、口风又紧的亲兵一起完成,确保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二步,是建立“关联网络”。她在牛皮纸中央画了一个代表当前核心关注点——“北境局势与朝堂动态”的节点。然后,开始将整理好的信息卡片内容,转化为网络上的一个个新节点。人物如北燕新汗王、各部族首领、大晟朝中主战派、主和派官员、边境守将等、地点如苍云堡、黑风峡、京城、北燕王庭等、事件如军队调动、使臣往来、朝会争议、边境冲突等都成为网络上的点。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连接与可视化”。她用不同颜色的细线连接这些节点:红色代表冲突或敌对关系,绿色代表合作或友好关系,黄色代表不确定或中立,黑色线条则表示时间顺序或因果关系。在线旁附上小标签,注明关系的依据,源自哪条情报和强度。很快,牛皮纸上便出现了一张错综复杂、不断延伸的关系网。

这个过程就像在玩一个庞大的解谜游戏,林晏清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常常为了验证一条模糊信息之间的关联,或者理清某个事件的时间线,她要反复核对不同的信息源,甚至调动自己前世积累的历史和博弈论知识进行逻辑推演。

“这个吏部侍郎上次主张增兵,这次却暗示和谈,行为模式不一致,触发‘立场可疑’事件概率提升百分之三十。”

“北燕东部部落与王庭有旧怨,这次南侵却异常积极,利益驱动点需要重新评估,可能存在‘隐藏任务链’。”

“啧,这条关于粮草调运延迟的消息,和三天前那条看似无关的河道巡检报告放在一起看……像是人为制造的负面buff。”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