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归族(2/2)
说到这里,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愤怒:“可谁能想到,五年前年清廷的人突然对咱们在西安府那边的人动手,瑞栋为了掩护郑家做生意的族人撤退,主动留下来断后,最终还是折在了清廷的围杀中。那些清廷的狗官,为了逼他交出咱们郑家的武学秘籍,竟对一个后辈下如此狠手!”
“瑞栋牺牲了?”郑应德猛地站起身,双手紧紧攥成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积压了三十三年的怒火——自己当年被迫离家,与家人骨肉分离,正是拜清廷当年的围杀所赐;如今,天赋卓绝的侄子又因清廷殒命,郑家这些年颠沛流离的境况,更是清廷一手造成!
他胸口剧烈起伏着,脑海里闪过无数个画面——清廷士兵的刀光剑影,族人惨死的模样,还有自己这些年在外漂泊的艰辛。可就在怒火即将冲破理智的瞬间,他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自己儿子的身影和未降生的孙子。一旦自己与清廷彻底反目,以清廷的狠辣手段,定会对他的妻儿下手,动荡之下,最先波及的便是他的儿孙。
这份顾虑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他心中的怒火。他缓缓坐下,指尖微微颤抖——这正是他多年来对清廷态度始终含糊不清的根本原因。一边是血海深仇的家族,一边是血脉相连的儿孙,他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族人们见他脸色变幻不定,也都沉默下来。
时间渐渐临近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进正堂,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待族人们一一与郑应德寒暄完毕,郑瑞龙才站起身,开口打破了堂内的沉寂:“好了,各位,十六爸刚回来,一路劳顿,咱们也别让他太劳累了。晚上大家一起在祖屋吃顿饭,有话席间再慢慢聊。况且,老祖还在后院等着,他老人家还没见过十六爸呢!”
话音落下,郑家族人便陆续起身,笑着说要去准备晚饭。有的去后院的菜地里摘新鲜的蔬菜,有的去厨房烧火,还有的则去镇上买些好酒好肉,一时间,祖屋里又恢复了热闹的景象。待众人散尽,正堂里只剩下郑瑞龙在旁收拾着桌上的干果碟,郑应德才对他道:“瑞龙,你先去忙吧。我想独自去见老祖,有些话想跟他老人家单独说说,晚饭时,我会和老祖一同过去。”郑瑞龙点点头,应了声“好”,便转身离开了正堂。
郑应德缓步走出正堂,穿过老宅的回廊。脚下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透亮,缝隙里还嵌着几片早落的枯叶,踩上去发出轻微的“沙沙”声。风从院角的老槐树叶间漏下来,带着熟悉的草木气息,恍惚间竟与三十多年前他离家时的味道重叠——那时这棵槐树还没这般粗壮,枝桠刚刚高过屋檐,他也是这样背着母亲为他缝制的行囊,在这条回廊上走了最后一遍。
他记得那天也是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槐树上,落下斑驳的影子。母亲站在回廊的尽头,眼眶红红的,却强忍着泪水对他说:“应德,在外要照顾好自己,记得常给家里捎信。”他当时用力点点头,却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三十三年,再也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想到这里,郑应德的脚步顿了顿,伸手抚摸着回廊旁的石栏杆——还是当年的模样,只是栏杆上的花纹被岁月磨得光滑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