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多尔勒领兵过洪洞,义军屠杀无良八旗(1/2)
第二日卯时残星未落,淡月斜挂西天。卯时的寒意浸着露水,将城郊演武场的青石板染得泛白,远处的山峦还浸在墨色的晨雾里,只露出模糊的轮廓。
“咚——”第一通鼓响划破寂静,惊得草间虫鸣骤停。校场深处的营房亮起零星灯火,旋即又熄灭——早已列阵的将士们连呼吸都压得极轻,玄色铠甲上凝着细密的霜珠,在微光中泛着冷润的光泽。十万方阵如平地生林,前排的盾牌手将铁盾按在地面,盾沿与石板碰撞的轻响被晨风吹散;后排的长枪手枪尖斜指,枪缨上的露水顺着枪杆滴落,在脚边积成小小的水洼。
百余面战旗低垂着,“虎贲营”“神机营”的旗号隐在暗影里,唯有旗角偶尔被晨风掀起,露出半截狰狞的兽纹。更远处的火炮与投石车像蛰伏的巨兽,黑黝黝的轮廓融在雾气中,只隐约可见炮身上凝结的白霜。
“咚——咚——”第二通鼓响未落,辕门处传来铁甲摩擦的轻响。骑兵方阵分左右列开,马蹄裹着软布,踏在湿滑的石板上悄无声息,银枪的枪尖却已刺破晨雾,泛着凛冽的寒光。身着紫袍金铠的元帅勒马而出,甲片上的霜花在他翻身下马时簌簌坠落,佩剑的剑鞘沾着露水,映出天边初露的鱼肚白。
福清郡王走上点将台,栏杆上的虎头牌在微光中若隐若现。目光扫过阵列,晨雾中无数双眼睛亮如寒星。“将士们!”他的声音不高,却穿透了晨霭,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中。
“吼!”三万声回应惊得晨雾翻涌,近处的战旗被震得扬起,露出完整的狼头与猛虎纹样。弓箭手已搭箭上弦,箭头的寒霜在渐亮的天色里闪着冷光;炮兵营的士兵正检查火绳,火星在晨风中明灭,映红了他们沾着露水的面庞。
此时福清将多尔勒叫上台前,将佩剑交于多尔勒,并嘱咐道:此去平定州太行山平叛切勿冒进,重要的是你们能平安回来,不能让朝廷再次蒙受损失!
多尔勒单膝跪地双手接过福清给的佩剑说道:属下领命!随后站起来看向他本部的三万将士,这都是与他出生入死的兄的,他一定要带着他们大部分人回来。
第三通鼓响戛然而止时,天边已泛起淡淡的绯红。多尔勒拔出佩剑,剑身在晨光中划过一道银弧,直指东方破晓处:“卯时点兵,辰时开拔!此去平定州,杀叛军救王爷!”
“杀叛军,救王爷!”呐喊声撕开晨雾,惊飞了栖息在旗竿上的寒鸦。战旗在风里骤然舒展,猎猎作响,霜珠从甲胄上滚落,砸在石板上清脆有声。东方的霞光终于漫过山头,将金色的微光洒在无数坚毅的面庞上,映出甲胄上的霜色与眼底的锐光——这头在卯时苏醒的巨兽,已抖落晨露,只待晨光铺满大地,便要迎着朝阳,踏向征途。
这时福清看看身后的道灵和尚,再看看整装的三万人,着实不忍心,要不是多尔勒对自己有威胁,真不希望这三万人去送死,不要看叛军人少,但是人家不仅装备是前朝大明的,主要是他们有大部分人都是战场老手,可以以一当十的战争杀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十字菊花阵,是当年郑成功在收复台湾时用的杀阵,就连蛮夷的火枪奈何不了,这次这些人的兵器只有长矛,根本就不是对手!
等三万人离开营地福清郡王示意道灵和他回了中军帐内,此时道灵躬身开口道:主子,是不是要派暗子去跟随大军随时报告军队境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