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旧京扇骨寒 > 第68章 无名之灯

第68章 无名之灯(1/2)

目录

第六十八章《无名之灯》

一01:00冀中雪夜

霜桥在背后成了暗红的线,雪越下越密,像给夜补网。一行黑影在高粱茬地疾走,脚步带起碎冰,“嚓嚓”声被风撕得七零八落。

47 名刚脱牢笼的“合作者”此刻改称“学生”——交通员教的:会写字的、教过书的、算过账的,都是将来建新中国的火种。火种不能灭,更不能被雪捂死。

哑婆走在最前,手语翻飞:“天亮前—必须—进洼—地”

她指的方向,是 20 里外的“荷花洼”湿地——枯荷折倒,连成天然隧道,可挡风,也可藏船。

忍冬压低声:“洼里有灯,等人。”

二01:30地窝子

雪深及膝,队伍里有人跌倒,立刻被旁边人架起,没人说话,只喘白气。每隔一刻钟,队伍停 30 秒,让血回流脚背,防冻截肢。

小沙陀递竹筒,内装“忍冬酒”——金银花+姜+红糖,每人一小口,辣得舌尖麻,却能把热气送到丹田。

三02:00雪灯引路

最前面出现一点橘光,像谁把星子摘下来放雪里。光渐渐大,是一盏“雪灯”——冻水成冰,冰壳掏碗形,内放棉芯,倒一点点煤油,火苗被冰罩,不怕风。

灯旁立一人,反穿羊皮袄,腰系草绳,绳挂空火柴盒——“灯芯叔”早到一步。他把灯举过头顶,画圆三圈,示意:安全。

47 人过灯,依次伸手护火苗,像接力一种看不见的暖。灯芯叔低声数:“37、38……好,全齐。”

忍冬问:“洼里怎样?”

“冰可行,船已备。”

四02:30荷花洼

月光下,枯荷连天,杆粗如臂,折倒交错,形成天然拱棚。风被荷杆割碎,雪粉斜飘,却落不到人脖颈。

船是“连环筏”——十二只羊皮筏用荷杆捆成“目”字形,宽六尺,长三丈,载重可过千斤。筏面铺芦苇,再浇冷水成冰壳,人踩不陷,雪落不滑。

47 人分组上筏,筏头各挂一盏“雪灯”,灯影映冰,冰托灯,像给黑夜开一条橘色的河。

五03:00冰帆

灯芯叔拿出“冰帆”——两根竹篙绑床单,竖在筏首,床单冻硬成帆,借北风,筏行冰上,沙沙作响,却快过步行。

小铜板把颈间“芝麻码”布条塞进帆缝,轻声:“帆带我回家。”

六03:30无名者

途中,有人低声问:“我们死了,谁记得?”

哑婆用手语答:“雪—化—水—河—海—云—雪”

她指天,再指心,意思是:名字被大地循环,不会丢。

忍冬接话:“今夜,我们每人写一盏灯——无字灯。”

她掏出那只空火柴盒,盒侧“阳”字被霜遮,只留凹痕。她让每人用冰壳碎片在盒内壁划一道,或点、或圈、或波浪,不拘——这是“无名之灯”的灯纹。

47 划毕,盒内布满 47 种符号,像 47 粒火种,被黑暗关在一起。

七04:00冰裂

前方忽传“咔嚓”一声,冰面裂出长缝,宽不足指,却蜿蜒数十丈。灯芯叔抬手停筏,侧耳——裂声不断,像有人在冰下撕绸。

原因:连日雪覆,冰壳负重不均,加北风顶推,出现“活裂”,若不速行,一旦合拢,筏毁人亡。

忍冬当即断:弃筏,改步行——冰厚仍够,人分散,负重轻,可过。

她把空火柴盒高高抛起,盒落冰面,滑向前方裂隙边缘,像探路石——盒未沉,冰承重够。

“灯先走,人后跟。”

八04:10渡裂

47 人排一字,每人相距六步,借“雪灯”照路,轻步快走。冰裂在脚下呻吟,却终未碎。

最后一人过,裂口“咔”地合拢,雪粉飞溅,像给黑夜合页。空火柴盒被震得跳起,落进雪窝,仍完好。

小沙陀喘:“盒在,人在。”

九04:30洼地核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