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阳灯守岁·除夕送鬼(2/2)
松本千鹤收刀入鞘,眉心仍凝着霜。他抬眼望向远处城郭——城墙上的“王道乐土”标语被雪糊得只剩轮廓,像被谁用刷子狠狠抹了一笔。他冷声吩咐:“加双岗,每十五分钟巡一次;医务科专列,天亮前务必挂出。”说罢,转身走向岗楼,皮靴跟碾碎薄冰,发出细碎的裂声,仿佛给黑夜补上一串冰做的铁钉。
电话那头,薛慕仁正伏案誊写“文化界合作者黑名单”,笔尖蘸着红墨水,每写一字,都像给黑夜点一颗朱砂痣。闻听松本千鹤命令,他抬头,镜片上反出两团红光,像一对冻僵的蛇眼。他低声应“是”,却在挂电话后,把名单首页“沈清禾”三字,重重圈上三圈,墨汁透纸,像给名字钉上一枚铁钉。他推开窗,冷风灌入,案头纸页哗啦啦飞起,像一群白蝶,扑向灯火,又被火舌卷住,化作黑灰。薛慕仁伸手接灰,灰在掌心碎成粉末,他握拳,粉末从指缝渗出,像一场无声的雪。
子正,西直门暗沟。水闸半启,黑水翻着油花,像一条沉睡的龙。麻小六推着独轮车,车上蒙破棉被,被下三十六箱血清轻轻摇晃,像一群熟睡的婴儿。他身后,赵阎青披着伪警大衣,手电光被布蒙住,只漏一圈昏黄。两人一前一后,脚步压得极低,像两条影子在冰面上滑行。行至暗沟尽头,一扇铁栅栏挡住去路,栏外便是平绥线货场,铁轨在月光下泛出青蓝,像一条冻僵的巨蟒。赵阎青掏钥匙,钥匙孔却被冰堵住,他皱眉,以枪托砸锁,锁未开,反震得虎口发麻。麻小六蹲下身,从怀里摸出“阳灯芯”,以火石点燃,暖烟升起,冰遇烟即融,锁孔滴出水来,像一条无声的泪。锁开,两人推门而出,血清终于踏上北去的列车。
车尾,忍冬与苏砚舟并肩而立。风拂过她的白氅,猎猎作响,宛如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她取出一瓣干菊,菊已凝结成冰,对着远处的城楼轻轻晃动,沉声道:“除夕送灶,送灶王爷升天,亦送鬼子入地狱。”苏砚舟沉默不语,只是将铁扇展开,扇面所绘墨梅,梅枝横斜,恰似一道不屈的脊梁。他以指尖轻弹扇骨,毒针发出微弱的“嗡”声,恰似寒夜中第一声春雷。列车长鸣,铁轮碾压铁轨,火星四溅,恰似给黑夜燃放一串爆竹,亦似给中国点亮一盏明灯。
此灯名曰“阳灯”,灯芯乃是三十六箱血清,灯油则是百十条人命,灯罩乃是北平城上空的黑夜。无论风如何肆虐,灯永不熄灭;无论雪如何深厚,灯愈发明亮。灯影之中,忍冬五人并肩而立,身影被拉得修长,宛如五柄出鞘的利剑,剑尖笔直地指向前方——那里,长城绵延,朝阳即将冲破云层,第一缕阳光宛如金线,将黑夜缝合为黎明。他们并未回头,却齐声低吟《松花江上》,曲调响起,风亦肃穆,雪亦静谧,仿佛整个中国都在聆听:
“吾之居处,于东北松花江上,其地有森林煤矿,亦有那漫山遍野之大豆高粱……”
歌声为车轮所碾碎,散于寒风之中,然恰似为山河留存一火种。火种不熄,中国不寒;歌声不散,山河不碎。列车北行,阳灯南挂,灯光映照冰层下之暗河,河水流向远方,携血清,带歌声,载一不屈民族之春天——
除夕之夜,灶王爷登天,鬼子心脏停搏,中国心脏,却跳动得愈发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