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凉亭(1/2)
法华寺临山而建,山上多植松柏。
因此,虽然涿郡冬季,天气酷寒,草木不生,一片萧条。但法华寺周围,依旧古木参天。
苍茫绿意,尽显傲然生机。
祭拜已罢,慧净引着昭王在寺中游览,从侧院月亮门跨出去,是一片演武场地。
路边有一古旧凉亭,亭外一树桃花红艳娇媚,十分惹眼。
众人皆惊叹不已,“竟然真有冬日桃花盛开!”
林青榕仰头看看,又四下张望。
忽然指着桃花树下的一方石井,问道:“那是什么?”
慧净颔首笑道:“三夫人好眼力,这是小寺去年新修的石井。”
众人目光跟着看向石井。
这井外形普普通通,无甚稀奇,但井口却烟雾缭绕,好似冒着热气。
王妃奇道:“天寒地冻,这井中藏有何物,竟然会这般炙热?”
慧净合掌笑道:“王妃有所不知,此井乃当年丘处机所凿,连通西山汤泉,因此一年四季,涌热汤而出,不会上冻。建寺后此井废弃,直至去年春日,忽有猛虎闯入寺中。沙弥骇然,不敢近前。
那猛虎在此处不声不响,以爪刨地。半柱香后,有泉水涌出,猛虎畅饮之后,又悄然离去。直至武僧携棍棒前来御兽,早已不见猛虎踪影。只听到漫山遍野,虎啸猿啼,鸢飞戾天,自那日起,汤泉水长流不止。
贫僧带人修缮此泉,复建此井,附近百姓皆可来此打水日用。当年长春真人一件善举,竟泽被后世,实在是令人敬佩啊!”
·
这故事说得神乎其神,林青榕张大了嘴巴,一百个不信!
甚至质疑的话,就要脱口而出。
但昭王连连点头,王妃也合掌念着“阿弥陀佛”,所有人都深信不疑的样子。
林青榕心中默念:忍住!千万要忍住!不要乱说话!
她思索片刻,又道:“看来这桃花冬日盛开,是因着这汤泉水了?”
慧净转头看她,挑挑眉,“三夫人所言,也不无道理。可桃花早不开晚不开,直到昨夜才开,显然,自有它的一番缘由。”
二爷魏沨在旁边站着,马上接话,“那自然是父王要来,桃花为了迎接贵客,便昨夜开了!”
它边拍马屁,边看昭王的脸上。
刚刚他母妃差点儿让父王失了颜面,这会儿他还要努力争回来!
果然,昭王笑道:“胡说八道,草木无情,哪里会是因为这种缘由,莫要胡说八道!”
他虽然嘴上斥责,但脸上笑意不改。
显然这马屁拍得他心里舒服。
林青榕嘴角微抽。
虽然她知道,天底下没人不爱听好听话,但这么直接的马屁都能成的话……
她眼珠子转了几圈,笑着拍手。
“如此看来,这凉亭名曰‘秋霜’,岂不不合时宜?冬日见春景,我看,该改个名字才是!”
这话听似玩笑,没想到昭王却点点头,转而看向身后。
“你们说,该改成什么好?”
·
这话是对着几个儿子说的,但诸子神色各异。
魏汌作为老大,又是世子,见无人应答,只得硬着头皮上前。
“陶渊明曾误闯桃源,写下名篇,其中一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流传甚广。依儿子愚见,此亭可唤作‘落英亭’。”
昭王微微点头,不置可否,目光转向魏沨。
魏沨急得挠头。
说俏皮话,拍马屁,他还算会点儿。吟诗作对,附庸风雅,他的确不太擅长。
眼看昭王目光越来越沉,他目光在石井上转了一圈儿,突然一拍脑袋。
“这井水终年不冻,热气浮于井上。远处看去,如烟似雾,如天边云朵忽至,让人宛如在仙境一般。如此景象,当以‘云栖’为名!”
魏沨说完,挺胸昂首,自认为答得极好。
一生的才气,都于今日迸发!他十分骄傲!
昭王摸着胡子,又点了点头。
两个都是点头,但并不评判决定。
接下来,轮到老三、老四。
魏渊主动承认:“我不会这个,想不出来。”
魏澈见魏渊这么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行,也跟着讪笑挠头。
“我跟三哥一样,也不会这文绉绉的玩意儿。”
·
林青榕面露嫌弃。
怎么这难兄难弟俩,还把没文化当正常了?
尤其是魏渊,依旧冷淡漠然的样子,丝毫没有羞耻之意!
昭王微微拧眉,正要开口数落两句,却听林青榕小声说道:
“当日丘道长于此处凿井,显然这里是风水宝地。几百年后,有猛虎突降,却不伤人,可见地灵之上,更显人杰。如今桃花翩翩昨夜盛开,可见天命如此,天时使之。天时地利人和,三才归一。看来易经说得不错,否极自然泰来……”
她说了一半,忽然捂住了嘴,像是不好意思,朝昭王笑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