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暗处的目光(1/2)
晨曦并未带来多少暖意。
闲云轩内,茶香依旧,书卷气仍存,但一种无形的、冰冷的压力,却如同窗外渐渐弥漫开的晨雾,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来,缠绕在每一寸空气里。
刘芯彤坐在窗边,手里捧着那本已然“活”过来的《聊斋》。书页安静,但她能感觉到其中灵性的流淌,如同温顺的宠物蜷缩在主人身边。
她尝试着再次引导那股力量,一层淡薄的光晕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她周身,流转的墨色符文若隐若现,将外界的声音、气息,甚至是某些更隐秘的窥探,都隔绝在外。
这力量如臂使指,但带来安全感的同时,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陈科眼中那挥之不去的忧虑。
他站在院中那棵老槐树下,看似在观察一片被夜雨打落的枯叶,但刘芯彤知道,他的灵觉早已如同无形的蛛网,悄无声息地覆盖了闲云轩周遭百米的范围。
他的背影挺拔,却透着一股弓弦绷紧般的凝滞。
玄武的警告,言犹在耳。
“技术收容派”……研究性收容……
这些冰冷的词汇背后,代表着一种将一切不可控力量物化、解剖、掌控的意志。
在这种意志面前,陈科千年渡异人的身份,刘芯彤与书灵日益加深的绑定,都不是值得敬畏的奇迹或需要理解的缘分,而是亟待破解的“高风险项目”,是需要被关进实验室笼子里的“异常样本”。
刘芯彤轻轻摩挲着书页,她能理解这种源于“未知恐惧”的管控欲望,就像她最初无法接受超自然现象时一样。
但当这种欲望落到自己和自己所珍视的人身上时,这感受便截然不同。那是一种被物化、被剥离情感与意志的冰冷寒意。
午后,天色阴沉下来,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
刘芯彤决定出门一趟,去附近的超市采购些日常用品。
这并非必要,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试探,一种对恢复正常生活的微弱渴望。
她走出闲云轩那扇沉重的木门,步入小巷。
青石板路湿漉漉的,反射着天光。
巷口有几个老人在下棋,路边摊贩在叫卖着水果,一切看似与往常无异。
但就在她走出不到五十步的时候,一种极其细微的、却绝不属于寻常市井的“注视感”,如同冰冷的针尖,骤然刺在她后颈的皮肤上。
不是好奇的路人,不是偶然的目光。那是一种专业的、克制的、带着明确目的性的监视。
她脚步未停,甚至没有回头,只是借着在一个水果摊前挑选橘子的动作,眼角的余光如同最精密的雷达,迅速而隐蔽地扫过周遭。
斜对面二楼一扇半开的窗户,窗帘微微晃动了一下;巷子尽头,一个靠在墙边看报纸的男人,报纸拿反了;更远处,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树荫下,车窗贴着深色的膜,看不清里面,但引擎并未完全熄火,发出低沉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嗡鸣。
三个点。构成了一个简单却有效的监视网络。
刘芯彤的心微微一沉。
玄武的警告,成了现实。对方甚至没有过多掩饰,这是一种带着警告意味的“展示存在”。
她不动声色地买好橘子,拎着袋子,步伐平稳地往回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