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终极三国》(1/2)
思路一旦理清,便如同江河入海,再无阻滞。
林墨在文档中飞速地记录下刚刚理顺的《终极一班2》核心构思。
从汪大东穿越的契机,到与雷婷的碰撞与情感发展,再到老角色回归的悬念与新反派的融入,一个宏大而精细的故事框架逐渐在他笔下成型。
然而,就在他文思泉涌,几乎要开始撰写详细分集大纲时,那个关于“刘备”和“银时空”的逻辑节点,再次如同一个微小的楔子,卡住了他流畅的思路。
“不行……”林墨停下敲击键盘的手指,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眉头微蹙,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权衡。
他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直接抛出《终极一班2》,对于没看过原世界后续作品的观众而言,汪大东穿越的起因——“护送刘备回银时空”以及背后牵扯的“时空秩序”概念,会显得非常突兀和难以理解。
这就像盖房子没打地基,直接起二楼,观众会感觉云里雾里,缺乏代入感。
“《终极三国》……”他喃喃自语。
这部以三国为背景,融合了现代校园和异能设定的衍生作品,正是解释“银时空”、“铁时空”等概念,并引出“刘备”这个关键人物的最佳载体。
它就像是连接《终极一班》第一季与未来更大世界观的一座关键桥梁。
“必须先修桥,再铺路。”一个清晰的战略在他脑中形成。
与其让《终极一班2》带着一个解释不清的“前史”仓促上马,不如先打造《终极三国》,用它来完善“终极宇宙”的底层设定,培养观众对多时空概念的认知。
届时,再推出《终极一班2》,一切便会水到渠成,逻辑自洽,观众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那个十年后的世界,以及汪大东为何会出现在那里。
这是一个关乎项目长期生命力和观众体验的重要决定。
意味着他需要暂时搁置《终极一班2》的详细剧本创作,转而先攻克《终极三国》。
下定决心后,林墨感觉轻松了不少。
他重新坐直,在《终极一班2》的文件夹旁,新建了一个名为《终极三国》的项目文件夹。
他并没有完全放下《终极一班2》的构思,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更远期的、需要更充分准备的目标。
当前的重心,转移到了如何将三国故事进行“终极化”的改编上。
他迅速勾勒出《终极三国》的核心方向:
首先是背景设定:以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为蓝本,但将其置于一个独特的“银时空”中,各大势力以“高校”的形式存在如东汉书院、河东高校等,争斗以“异能”和“计谋”结合的方式进行。
人物重塑: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将被赋予符合“终极”系列特色的年轻化、校园化形象和独特的异能设定,性格核心则保留原著的精髓。
故事内核:依旧是忠义、权谋与天下之争,但包裹在青春热血、兄弟情义和校园纷争的外衣之下,更符合年轻受众的审美。
与主线的关联:明确引入“时空”概念,为后续《终极一班2》的穿越铺垫,并让“刘备”这个角色提前被观众熟悉和接纳。
做完这些基础设定,林墨知道,是时候与王朝辉导演沟通这个重要的战略调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