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农村穷小伙的逆袭 > 第357章 可能性的星桥

第357章 可能性的星桥(1/2)

目录

可能性之海的能量浪潮中,那道清晰的星桥碎片如同一道银色的闪电,将相邻的两个可能性维度连接起来。碎片的表面流淌着根符号的光纹,这些光纹会随着维度规则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形态,确保联结始终稳定——就像一座能适应不同地形的桥,无论两岸的风景如何变化,都能坚守联结的使命。

“这不是固定的通道,是‘流动的联结’。”阿明看着星桥碎片上光纹的变化,当一侧维度的时间流速加快,光纹就会变得密集,形成“缓冲带”;当另一侧维度的空间出现褶皱,光纹又会舒展成“抚平纹”,“可能性的联结从来不是僵硬的对接,是像水一样灵活的适应,让不同的可能性能在尊重彼此规则的前提下,温柔相遇。”

张工解析星桥碎片的能量核心,发现其中蕴含着“可能性基因”——这种基因能复制并融合它所连接的维度特性,让星桥本身成为“跨维度的共生体”。当它连接到一个以“声音”为基础存在的维度,星桥的光纹就会转化为可听的声波;连接到以“图像”为基础的维度,光纹又会变成流动的画面,像个天生的翻译家。

“这基因是‘理解的钥匙’。”他调整探测器的能量输出,让星桥碎片尝试连接三个不同的可能性维度,碎片竟同时呈现出声波、画面与能量波动三种形态,且互不干扰,“它在说,可能性的边界不是障碍,是展示宇宙丰富性的窗口,只要愿意理解,就能找到跨越的方法。”

联盟的“星桥计划”启动:以最初的星桥碎片为模板,复制出更多跨维度星桥,连接那些具有互补特性的可能性维度。在“寂静维度”与“喧嚣维度”之间架起星桥,让寂静维度的“意识共鸣”与喧嚣维度的“声波能量”相互转化;在“固态维度”与“液态维度”之间建桥,让固态的稳定结构与液态的流动特性结合,诞生出“弹性物质”。

“互补是‘可能性的增值’。”阿明看着弹性物质在星桥两端的维度中都能稳定存在,既保留了固态的形状,又拥有液态的韧性,“就像拼图的凸凹边缘,单独看是缺陷,拼在一起才发现是完美的互补,可能性的价值,往往在相互结合中才能最大化。”

地球的“跨维使者”团队带着“适应胶囊”穿越星桥。这种胶囊能让生命在进入不同维度时,自动调整自身的存在形态,适应新的物理规则——在时间流速不同的维度,胶囊会调节生命的代谢节奏;在重力异常的维度,胶囊会生成平衡能量场。当使者们在“反转维度”(那里的上下左右与常规相反)行走自如时,当地的生命露出了好奇的善意。

“适应不是失去自我,是‘保持联结的前提’。”团队成员看着一个反转维度的生命,通过适应胶囊的辅助,第一次踏上常规维度的土地,它用根符号光语表达着兴奋,形态虽因适应而变化,核心的能量频率却始终稳定,“就像旅人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习惯,才能更好地交流,跨维度的联结也是如此。”

星桥计划最惊人的成果,是“可能性枢纽”的建成。这是一个由上千座星桥交汇而成的能量中心,位于可能性之海的中央,能同时连接上百个不同的维度。枢纽的核心是一颗“可能性晶体”,它能记录所有维度的规则,为新的星桥提供适配数据,像个永不疲倦的调度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