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农村穷小伙的逆袭 > 第350章 想法的土壤

第350章 想法的土壤(1/2)

目录

家园树枝干上的“想法芽”像无数颗饱满的种子,在根符号能量的滋养下舒展嫩绿的叶瓣。这些芽体形态各异,有的顶着微型的时间灌溉器轮廓,有的裹着情绪晶体的微光,最奇特的一颗芽尖上,悬浮着概念生命的根符号虚影,仿佛在宣告“想法也能生根”。

“这不是偶然的绽放,是‘思想的扎根’。”阿明轻触一颗顶着飞果轮廓的芽体,指尖传来轻微的震颤——那是与幻想星域意识场相似的频率,“想法若只停留在想象中,终究是空中楼阁,只有落在现实的土壤里,才能长出改变世界的力量。”

张工分析想法芽的能量来源,发现它们不仅吸收共鸣原点的根符号能量,还在悄悄收集各星域的“实践数据”:沙棘林的生长周期、光暗花的培育记录、跨界共生的成功案例……这些数据像肥料,让抽象的想法逐渐变得具体可感,芽体的轮廓也愈发清晰。

“数据是‘想法的养分’。”他看着一颗“声音桥梁”芽体,在吸收了风语者与星尘族的交流数据后,竟长出类似声波纹路的叶脉,“就像农民需要了解土壤和气候才能播种,想法也需要扎根在现实的数据中,才能知道该往哪个方向生长。”

联盟的“想法培育计划”应运而生。在共鸣原点开辟“思想苗圃”,用记忆树的根系编织成能量网格,为想法芽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各星域设立“实践驿站”,将当地的创新尝试转化为数据信号,源源不断输送至苗圃;专门的“培育使者”则负责观察芽体的生长状态,及时调整能量供给,就像园丁照料幼苗。

“培育不是干涉,是‘创造合适的环境’。”阿明在思想苗圃中漫步,看到培育使者们用根符号能量轻轻梳理缠绕的芽体,避免它们因争夺养分而枯萎,“每个想法都有独特的生长节奏,有的需要更多实践数据,有的需要更丰富的想象滋养,我们要做的,是让它们都能在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空间。”

地球的“实践使者”团队带着“数据种子”奔波于各星域。这些种子能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压缩成能量包,当植入对应的想法芽,芽体就会根据数据调整生长方向。比如“时间灌溉器”芽体在吸收了时间接力通道的能量波动数据后,原本模糊的轮廓变得精准,甚至修正了最初设计中的能量冲突问题。

“实践是‘想法的指南针’。”团队成员看着调整后的时间灌溉器芽体,叶片上浮现出清晰的能量调节刻度,“想象能飞向天空,却需要实践指引方向,避免在幻想中迷失,这就是为什么想法必须扎根现实——土壤能告诉它,哪里有岩石,哪里有水源,该如何生长才能更稳固。”

思想苗圃中,一颗融合了“静默共生”与“光语交流”的芽体率先成熟,绽放出“共鸣花”。这种花能同时接收意识默契与光语信号,当生命靠近时,花瓣会根据对方的习惯自动切换交流模式——对喜欢静默的,就释放意识波动;对习惯光语的,就亮起对应的光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