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农村穷小伙的逆袭 > 第261章 水晶海的絮语

第261章 水晶海的絮语(1/2)

目录

“光语者一号”在恒温星球的轨道上持续工作,探测器的声波传感器捕捉到了海洋深处传来的奇特律动——那是水晶生物在水中游动时发出的低频振动,与它们体表的光语信号形成完美的“声光电”三重奏。经过解码,这些振动竟包含着复杂的信息:海洋的洋流走向、水晶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还有对“光语者一号”的好奇询问。

“它们在给我们讲家园的故事。”阿明将振动波形转换成可视化的动态图谱,屏幕上,蓝色的线条模拟着洋流,金色的光点代表水晶生物群,每当光点聚集,就会迸发出一阵光语信号,像在强调故事的重点,“你看这段密集的振动,翻译过来是‘这里的水流永远温暖,像母亲的怀抱’。”

张工翻出地球海洋的声呐记录,与恒温星球的波形对比,发现两者在潮汐规律的振动频率上惊人相似。“海洋是相通的,”他指着两组交错的曲线,“不管在地球还是这里,海水的呼吸都带着同样的节奏。水晶生物用洋流说话,就像我们的渔民靠海浪判断天气,都是生命对环境的温柔解读。”

地球的研究者们开始用“海洋光语”回应。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潜水员们在珊瑚礁旁安装了水下声呐发射器,将潮汐的振动转化为光语信号,通过卫星发送给“光语者一号”;印度恒河的渔民们则在船底装了发光装置,让船的航迹在水面形成光带,模拟水晶生物的游动轨迹,向星空诉说河流与海洋的联结。

光语博物馆的“水晶海展厅”里,一个巨大的水族箱模拟着恒温星球的海洋环境。箱内的人工水晶生物会根据外界的声音改变发光颜色——听到“你好”会变绿,听到“谢谢”会变蓝。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扶着水箱,咿咿呀呀地发出模糊的音节,箱内的“水晶生物”突然集体亮起暖黄色的光,像在回应这份稚嫩的问候。

“光语从来不需要复杂的词汇。”阿明看着这一幕,对身边的同事说,“一个音节、一个眼神、一次发光,足够传递最纯粹的善意。就像水晶生物,它们的絮语里没有华丽的表达,却藏着最真诚的欢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