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木盒里的时光(1/2)
老木匠做的“共生木盒”送来了。樟木的纹理里还带着阳光的温度,每个盒子的角落都刻着圈小小的年轮,打开时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像把整个实验园的春天锁在了里面。
林宇和团队把各地的“光的信物”分门别类放进木盒:巴西兰花的荧光标本放进刻着雨林图案的盒子,甘肃沙棘的种子装进印着戈壁轮廓的木盒,挪威苔藓的干燥样本则藏进绘着极光的收纳盒。每个盒子里都垫着张棉纸,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信物背后的故事。
“这哪是木盒,是时光的抽屉。”江诗雅抚摸着一个装着橡胶树皮的盒子,树皮的纹路与木盒的年轮奇妙地呼应,“你看,树的记忆和木的记忆,在这里遇见了。”
木盒在展厅展出后,引来不少人驻足。有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装着可可豆的木盒前看了很久,说自己年轻时在非洲种过可可树,“那时觉得可可豆只是粮食,现在才知道,它能变成连接世界的线”。他从口袋里掏出颗用红绳系着的可可豆,说是当年亲手摘的,执意要放进木盒里:“让老伙计和新故事做个伴。”
马哈迪收到林宇寄去的木盒时,正在给新栽的可可树浇水。他把小女儿画的“光的朋友”卡片放进盒里,又添了片刚摘下的可可叶。“等树叶干透,就能闻到去年玫瑰可可的香味。”他在视频里对着木盒说话,像在跟一位老朋友聊天。
挪威观测站的孩子们则把苔藓“光语棋盘”的碎片装进木盒,还塞进了根驯鹿的绒毛。“绒毛上有极光的味道,”孩子们在信里写,“木盒会把它变成故事,讲给明年的苔藓听。”
研发部的小张看着这些日益丰满的木盒,忽然有了新想法:“能不能在木盒里装个微型光语感应器?打开盒子时,会投射出对应信物的光语图案,就像让时光活过来。”
他带着团队忙活了一周,做出了第一个“会说话的木盒”。打开装着沙棘种子的木盒,天花板上立刻投射出戈壁的星空,光点闪烁着“丰收”的信号;掀开橡胶树皮的盒子,墙面便浮现出胶农举着光语发射器的剪影,配合着“割胶口诀”的轻声朗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