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农村穷小伙的逆袭 > 第241章 光语的接力

第241章 光语的接力(1/2)

目录

《星尘之舞》的旋律渐渐传遍更多地方。在云南的梯田边,哈尼族的乡亲们用火把摆出星图的形状,火把的光晕随着音乐起伏,与夜空的繁星交相辉映。他们说:“这是大地在和星星对歌。”

林宇收到一箱来自哈尼族的竹筒酒,附信里写:“用月光酿的酒,就着《星尘之舞》喝,能尝到星星的味道。”他打开竹筒,醇厚的酒香混着草木气扑面而来,倒在杯中,酒液竟泛着淡淡的蓝光,像盛了片浓缩的星空。

研发部根据火把与星光的灵感,做了套“光语接力”装置——把各地的光信号收集起来,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总部的穹顶屏幕。此刻,屏幕上正同时显示着哈尼族的火把阵、挪威的极光投影、亚马逊的萤火虫浪,还有甘肃戈壁的串灯轨迹,所有光流随着《星尘之舞》的节奏交织,像条发光的河,在穹顶缓缓流淌。

“看,”小张指着屏幕上一个跳动的光点,“这是南极科考站传来的信号,他们用冰穹A的望远镜捕捉到的星光,转换成光语就是这个频率。”那光点闪烁得格外稳定,像南极的冰,纯净而坚定。

林宇忽然想起什么,翻出之前那本《光语图鉴》,扉页空白处还能看到最初记录的简单信号——“安全”“需要帮助”“发现新事物”。如今再翻,后面已密密麻麻记满了各地的光语:有渔民的“渔汛来了”,有牧民的“羊群归栏”,有登山者的“登顶成功”,甚至还有小朋友画的“今天很开心”的笑脸光符。

他把哈尼族的竹筒酒分给大家,杯盏相碰时,小张忽然说:“要不要搞个‘光语接力赛’?让每个地方的人用自己的光语传递一句话,从南极传到北极,看要多久。”

这个提议立刻被采纳。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规则:每个站点收到光语后,用当地特色的光信号转述,再传给下一站。比如南极用极光闪烁,赤道用篝火明暗,北极用冰屋灯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