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农村穷小伙的逆袭 > 第230章 藤蔓上的星光

第230章 藤蔓上的星光(1/2)

目录

尼日利亚乡村小学的可可豆壳贴画,很快在总部的“光的展厅”里占据了c位。来参观的合作方总会在画前驻足,指着那条彩色毛线绳问:“这是连接两个国家的意思吗?”

“不止是国家,”林宇总会笑着解释,“是连接所有被光照亮的角落。”

展厅的角落里,新添了个玻璃罐,里面装着各地寄来的“星光信物”:甘肃牧民捡的戈壁玛瑙,在阳光下能折射出七彩光;墨西哥农场主收集的仙人掌刺,被打磨成了星星形状;卡伦风干的玫瑰花瓣,压在透明胶片里,还能闻到淡淡的香;马哈迪的小女儿则寄来颗可可豆,上面用彩笔涂了个笑脸。

“这是孩子们的星光银行,”江诗雅给玻璃罐系上条丝带,“每收到一件信物,我们就为光伏助学项目多捐一笔钱。”

消息传到甘肃时,牧民大叔特意带着孙子去戈壁捡玛瑙。孩子的小手冻得通红,却坚持要挑最亮的那颗:“老师说,这颗玛瑙会变成远方小朋友的课本,我要找颗会发光的。”

墨西哥的农场主则发动孩子们收集仙人掌刺,他把刺泡在清水中,让刺上的尖儿慢慢变软:“要温柔地对待每一样东西,就像光对待我们那样。”

卡伦的玫瑰园里,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保留最完整的花瓣,晾干后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这朵是清晨带露水的,”她们在信里写,“希望远方的孩子能闻到阳光的味道。”

马哈迪的可可园迎来了收获季,孩子们摘可可豆时,总会特意挑几颗饱满的,用彩笔涂上各种颜色。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把涂成金色的可可豆放进信封,附了张纸条:“这是太阳的颜色,送给没有见过非洲太阳的小朋友。”

玻璃罐渐渐满了起来,像装了一整个银河。研发部的小张看着这些信物,忽然有了新灵感:“我们能不能做款‘星光光伏灯’?灯座用回收的设备零件,灯罩上印上这些信物的图案,卖给爱心人士,收益全捐给助学项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